中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严重吗

发布时间:2024-06-07 11:01:18
刘正新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胃病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很多人对胃病的认识不够,在诊断、治疗、调养以及预后上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谈虎色变”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害怕等情绪。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常见的胃病,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消失的一种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病因很多,主要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长期损胃药物,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洒、胆汁反流等。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持续炎症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化生。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如何治疗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病人会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餐后较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镜和病理检查可以以确诊, 以病理结果为诊断的金标准。西医对该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但不能改善萎缩病变。中医药是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一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达到逆转的效果。萎缩性胃炎是我科的特色中医治疗病种之一。

一、正确认识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病理是可分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异常增生)三种情况。病变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大多数资料表明,轻、中度萎缩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缩可逆性很小。什么是肠上皮化生呢?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腺体中是没有肠上皮的,萎缩程度越重肠化出现越多,以前认为肠化是不可逆的,但目前发现去除病因加上治疗肠化是可以消失的,所以您有了肠化也不必太紧张,同时还要告诉您肠化不是癌前病变。有学者对胃黏膜肠化的病人随访调查了10 年,癌变率仅为1.9%。

从病理学上看癌变的细胞是胃黏膜细胞从正常-衰老-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演变而来,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所以如果您有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也不应过分恐惧,以为自己马上就要发展成胃癌了。轻度萎缩性胃炎是老年人常见的,并不需要天天吃药,就和您脸上有皱纹一样多是加龄现象,变成癌的几率也是较小的,故老年病人应乐观生活。

胃癌前病变并不可怕,肠化和异型增生要发展成胃癌,需要走很长的路。大约不会超过5%的患者,才会转变为胃癌,5%是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可以认为发生可能性很小,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肠化和异型增生是安全的,不必要引起过多的焦虑和担心。对于不典型增生患者就要注意了,首先要请医生再分析一下,是否可能是有病灶但未活检到(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不是医生的误差),如果是这样,需再检查胃镜取活检。如果发现病灶,但难以看清病灶,需要行染色+放大内镜,如怀疑癌变,需先行超声内镜检查判断病灶的深度,看看是否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二、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了监视病变的动态变化,要定期复查胃镜。建议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朋友,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3个月,半年,或者一年首次复查胃镜,而后进行随访和临床观察。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一部分肠化和异型增生可以消失和逆转。当然,这需要积极的配合治疗。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 个月左右1 次(如有明确病灶应做内镜下剥离术),对重度不典型增生,行超声内镜后发现病灶位于粘膜层,也可行应内镜下剥离术。

三、治疗

部分萎缩性胃炎可能成为胃癌的前奏,但转变为胃癌的只是极少数。所以,大家不必惊惶失措,即使得了重度萎缩性胃炎也不必紧张、悲观。只要认真治疗,采取综合疗法,也能使病情好转或痊愈。需要提醒的是,在治疗的同时,应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戒烟戒酒,少吃腌制食品,忌暴饮暴食和吃辛辣霉变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多餐,积极治疗口腔及咽部慢性疾患等,如这类病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治疗,根除掉。

中医治疗:

根据该病久而不愈的特点,以及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特别是胃粘膜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微观形态学改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在正虚和脾胃虚弱的基础上,气滞、湿阻、瘀毒为患,或毒腐成疡,或瘀结成积,或气滞湿聚痰结而成,如果失治和误治,病情迁延或加重,最后可形成恶性肿瘤。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细胞异型增生,目的应积极预防癌变或使癌变过程逆转,治疗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胃镜下粘膜象,并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解毒散结、增酸抗癌的中药。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