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身体的体温由大脑的体温中枢控制,并保持着一定的数值。如果病原体或化学物质来刺激体温中枢,使体温升高。发烧实际上是宝宝的一种防卫反应,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那些导致发烧的原因,而非发烧本身。
发烧的分度(腋温)
低烧:37-38℃
中度烧:38.1-39℃
高烧:39.1-40℃
超高烧:41℃以上
1调节体温的机能还没成熟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调节体温的机能,但是刚出生的宝宝调节体温的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另外,与成人相比,宝宝的身材较小,所以经常受到外部气温变化的影响。当给宝宝穿太多衣物或给宝宝盖上厚被时,宝宝的身上也会发烧。
2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感染症
宝宝的免疫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抵抗力也很弱,很容易患上感染症,还会经常发烧。出生后6个月之前,因为宝宝生下来时从妈妈身上得到了免疫力,所以有一定的抵抗力,这可能降低患上疾病的几率,但这并不能说明有百分之百的预防作用。当爸爸身上有病毒,而妈妈身上没有能攻克此类疾病的抗体时,宝宝就有可能患上疾病,但是宝宝自己感觉不到发烧,所以妈妈需要经常观察宝宝的样子,随时确认宝宝是否在发烧,这样才能及时救治。
哪些原因会使宝宝发烧?
1感染性发烧
发烧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预防反应,是发烧最常见的病因。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可引起的身体局部或全身感染均可导致发烧。而细菌也可导致身体防御功能启动,如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还有寄生虫病等。
婴儿在4-5个月大之前,带有从母体接收的抗体,有一定的免疫力,不容易生病,一般也不会发烧。但是6个月以后,从母体接收的抗体消失,婴儿受到病原的侵入就会发烧。
2非感染性发烧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也很多,过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过敏、疫苗反应等;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暑热症、脑出血等也会引起发烧;癫痫持续状态、脑发育不全等,都可以引起发烧。
爸爸妈妈应该做哪些事?
虽然发烧是宝宝身体正常的防御反应,但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仍可能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累。高烧可以使小儿神经兴奋性增高,甚至出现抽蓄和昏迷,进而损伤大脑。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发烧,在想办法弄清病因的同时,也要尽量降低体温,避免长时间高烧对人体造成损害。当病因还不明确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等等),因为药物往往容易掩盖真实病情,尤其是激素的使用,更加会让医生在寻找病因时感到困难。
1减少穿衣盖被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尽量让宝宝穿着棉质宽松的衣物,如果是躺着休息,只需盖薄被即可,若有出汗现象,要记得随时更换干爽衣物。要让身体散热,不能用厚重的棉被或者大衣将宝宝包裹起来,这样不但没法有效排汗,反而可能使体温变得更高。若是在发烧过程中出现感觉寒冷的情况,可暂时增加一两件衣服,等寒冷感消退后,再将增加的衣服脱去。
2补充足够的水分
要给宝宝多喝水,这样可减缓发烧症状。如果宝宝不肯好好喝水的话,也可以适当喝果汁、牛奶、电解质液等饮料。
3保持安静
多多休息以增加体力来对抗疾病,并尽量不要到公共场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
4温水擦浴
适用于发高烧的宝宝。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
5头部冷敷
将毛巾用凉水侵湿后敷在宝宝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在脑下。也可以用老的热水袋(灌上冷水,一半多一点),冰箱里冻一下,并让其结冰,上面铺上薄毛巾,放在脖子底下(不要放在头低下),让热水袋弯过来包住脖子两侧,由于颈部血管在两侧,这样效果较好。腹股沟、肘窝和膝关节后面也可以用冰水袋覆盖,就是一定要在血管经过的体表冷敷才有效果。
6了解药物退烧法
对于一些高烧的宝宝,医生会使用退烧药,一般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它们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则。
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布洛芬)、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较好,但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发雷氏综合征,所以某些特定时期不能使用,例如宝宝患有水痘或流感时。
栓剂是从肛门塞入的药物,主要由直肠吸收,效果比较快。如果宝宝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时,宁愿少用一些,退烧得慢一些。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导致宝宝大量出汗、虚脱,而且药物反复刺激肛门后,还易造成腹泻。
针剂:一般由医生使用。
发烧对宝宝而言,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小考验,就像吃苦瓜,吃起来很苦,但是营养价值不可否认。发烧可以让宝宝的免疫系统不断强大。爸比妈咪只要在平时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在关键时刻才能不慌不忙、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