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了,而且医学是越来越发展了,很多疾病都有了治疗方法,但是疾病还是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在亚热带地区的人们很容易去患上恙虫病,那么恙虫病应该怎么样去诊断呢?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1).临床症状:恙虫病立克次体对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单核细胞吞噬增生,可导致多脏器损害。临床症状有:突然发病、高热(伴有头痛、畏寒或寒战)、食欲缺乏、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斑丘疹,并可发现特征性焦痂或溃疡。对怀疑患本病的患者应十分注意寻找焦痂或溃疡。它多位于肿大、压痛的淋巴结附近。特别注意会阴、腋窝、外生殖器、腹股沟等隐蔽部位,防止漏诊。
(2).流行病学资料:查问患者发病前4~20天内是否去过恙虫病流行区,是否曾在户外工作、露天野营或在灌木草丛中坐、卧等经历。同时,还应注意疾病流行季节和当地本病的流行情况等。
(3).实验室检查 染病者的血象检查为外周血液白细胞数多减少或正常,重型患者可稍增高,分类常有核左移现象。常做血清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
1.外-斐反应:外-斐反应亦称变形杆菌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体能与变形杆菌OXK抗原起凝集反应,为诊断提供依据。病程第1周末仅少数(30%左右)阳性,第2周末为75%左右,第3周可达90%左右,效价可达1∶160~1∶1280。第4周即开始下降,至第8~9周多转为阴性。
2.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和灵敏度较高。阳性率较高,且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可达5年左右。需选用当地多见株作抗原,也可采用多价抗原,因不同株的恙虫病立克次体的抗原性可有较大差异。
3.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IFAT)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在病程的第1周末开始出现阳性,第2~3周末达高峰,60天后逐渐下降,但可持续数年。有病后10年检测仍呈阳性的报告。
4.斑点酶免疫测定:用各种血清型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或部分蛋白质作为抗原,吸附在硝酸纤维膜上作斑点酶免疫测定(dot enzyme immunoassay,dot-EIA),检测患者血清中各血清型的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该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区分各种血清型。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酶免疫测定:以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分子量为56×103的蛋白质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与酶免疫测定(enzyme immunoassay,EI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恙虫病立克次体的IgG和IgM抗体,其敏感度为86%~88%,特异性为84%~90%。
6.病原体分离:常用小鼠作恙虫病立克次体分离。可取患者的血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种0.5ml。多在接种后第7~9天发病,解剖濒死的小鼠可发现双肺充血、水肿,肝、脾、淋巴结充血肿胀,出现胸腔积液和腹水。取腹水涂片,腹膜、肠系膜、肝、脾或肾印片,干后用吉姆萨染色镜检(放大1000~1600倍),可于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中发现紫红色、呈团丛状分布的恙虫病立克次体。当一个恙虫病立克次体侵入细胞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在局部胞质中繁殖为一团,故常呈团丛状分布。若用抗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作免疫荧光试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有黄绿色的荧光。
7.分子生物学检查:根据恙虫病立克次体编码其分子量为56×103的主要表膜蛋白抗原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有人设计了各血清型间共同和不同的引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PCR)检测Gilliam,Karp,kato,kawasaki和kuroki五个血清型的相应基因,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认为可用于本病的诊断并鉴定血清型。
以上其中方法都可以诊断恙虫病,所以人们想要去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恙虫病,就可以去采用以上七种方法。同时希望恙虫病患者可以积极的去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那样就可以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