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了减少治疗副作用,相对西医,更愿意选择标本兼治的中医。但在中医治疗中,经常有家长问:“医生,这药太苦了,我们小孩儿不喝/喝了就吐,咋个整吗?”,所以儿童服药困难是疾病治疗奇的一大阻碍,但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顾名思义——能治病的药大多是苦的,所以为了让宝宝更好的服药,一些服药小窍门是要掌握的。
汤药温度要控好
研究表明:人舌头的味感与食入温度有关,舌头在37℃时对苦味最敏感,而高于或低于37℃,苦味都会减弱。但汤药温度过低,会伤害小儿脾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痛;温度过高也会烫伤小儿口腔及食管黏膜,所以一般建议汤药温度在20℃—30℃之间左右。
喂药时间要选好
a、急性病服药多不拘时间,b、若饭前服药多建议饭前30-60分钟,但餐前服药容易刺激胃黏膜。c、饭后则为15-30分钟,餐后容易造成呕吐。d、餐间服可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可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
喂药方法掌握好
要宝宝如图片中那么乖乖服药多是困难的,所以掌握正确喂药方法非常重要。喂儿童服中药一定要有耐心并且细心,不可以急躁打骂,这只会让患儿产生对抗情绪。
此外,对于不愿服药的患儿,只有采取“被动服药”的方法:首先家长将患儿抱成半卧位,头抬高,颈部垫毛巾,将孩子双腿夹于自己的双腿之间固定,他的一手夹于腋窝处固定,另一手用你的一只手固定,另一位家长固定孩子的头部,取吸管吸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大牙)之间慢慢挤滴。由于体位的关系,药汁可慢慢从舌尖后部入口,这样可减少药汁与舌尖的接触,使苦味大减(因为舌尖的味觉最为敏感)。如小儿不肯咽下,则用拇指和食指轻捏小儿的两颊,使之吞咽。
注意切记不可捏鼻子灌药或顺舌面倒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患儿出现窒息的危险。
而且建议服完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动量大而引发呕吐,从而影响疗效。尤其是婴儿尤其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或半垂位,服药后应抱起轻拍背部,防止呕吐。
对于服药呕吐,因为有些疾病需用苦寒之药,所以较苦,但为了不伤小儿脾胃和正气,医生所用剂量都有考量且功效不峻猛。除此之外,是家长情绪影响也是一个必要因素,家长带入性的认为我的孩子在吃苦药,宝贝感知到了这种情绪所以也会有所抵触,其实大部分宝贝还不能正确的认知苦。
并且即使孩子服药后有些呕吐,家长也不要放弃服用,可隔一会儿再喂,一般总是喂入的多,吐出的少。建议可在服药前加适量新鲜生姜汁止呕,一般不建议加糖,因为白糖味甘易生湿;冰糖性寒,不适合有寒证的患儿。
中、西药不混合
有些家长喜欢中、西医结合治疗,认为这样标本同治,起效快,但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因为有些中药和西药混合服用,会影响药效,甚至危害健康。
比如牛黄解毒不宜与西药消化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胰酶片、多酶片等)同服,因为可吸附或与消化酶结合,影响消化酶的活性。所以,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非百利而无一害,各有优缺点,建议不中西医结合用药,以免药性互相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