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溢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3-01-08 17:54:58

王翠玲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经历过婴儿哺喂的人都知道,婴儿吃奶很容易溢奶,有时一不小心婴儿枕头上或抱他的人身上就给吐了一大滩,有时甚至是已开始发酵的酸臭奶液,仔细观察婴儿,好像并没有什么病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头三个月内的婴儿的胃容量很小,胃部肌肉也很薄弱,支配胃部的神经调节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加上胃上端的门户贲门部位的闭锁能力还较弱,所以婴儿吃饱奶后,常常会向口里回奶,这实际是溢奶而不是吐奶,虽然看起来像吐奶。

婴儿在吸吮母乳时,往往会同时吸进许多空气,哺乳结束后,随着婴儿身体的移动或被翻动,他胃中的空气会上升从气管里跑出来,由于胃部的肌肉控制力较弱,奶会随着空气一起出来,就出现了吐奶现象。这种现象是婴儿早期的正常现象,不是病症,对婴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父母不必太担忧。

知道了原因,就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母亲在哺喂时让婴儿的头部稍高,在哺喂后把婴儿贴胸竖起来抱一会儿,轻轻拍拍婴儿的后背,使他胃中的空气跑出来,然后尽量在半个小时内不要翻动婴儿或给他洗澡,就可以避免吐奶。

婴儿三四个月后,随着胃肌肉功能和神经调节功能的逐步加强,溢奶现象会自行消失。

喂养牛奶的婴儿会更容易溢奶,这是因为奶瓶橡胶乳头开口如较大会更易使婴儿吸入空气;另外奶瓶中往往会存有一定的空气,婴儿吸奶时不可避免地会吸进比母乳喂养时还多的空气,吃完奶后婴儿身体稍翻动就会出现吐奶,尤其是早产儿,由于胃部括约肌发育还不完全,对上涌的乳液控制能力较弱,吐奶会更厉害。

溢奶需要怎么处理呢?

首先需要专业医生评估,排除病理因素,确定是生理性反流,一般会给予以下干预:

(1)安抚教育:前面已经提到,少量溢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可表现为嘴里吐出少量乳汁,或吃奶一段时间后有少许酸味小块状奶吐出。这些都会随月龄增加而逐渐减轻,1岁左右大部分会消失。只要监测宝宝体重、身长增长正常就可以。也可以通过正确的护理和喂养指导减少溢奶。

(2)护理指导:婴儿应该在清醒状态下哺乳,取半坐位或卧位,喂奶姿势应正确(可查阅既往文章,关于正确母乳喂养方法),喂奶后需“拍嗝”,减少体位变动。对于溢奶频繁的宝宝,仰卧位时可将床头抬高15-30。

(3)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顺应喂养。母乳喂养可减少婴儿溢奶,对于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尝试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的特殊奶粉。可以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并且需避免强迫喂养、过度喂养。婴儿满月后,可酌情2-3小时喂奶1次。婴儿满4-6月后,可在继续哺乳的基础上合理添加稠厚辅食,有益减少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