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16:30:01
认清它们的样子,表现症状
鹅口疮
当你突然发现,宝宝嘴里有奶块儿状的白色斑膜,用棉签不易擦掉,同时宝宝还出现烦躁、哭闹、拒食等现象时,可要当心了,宝宝很可能是患上了鹅口疮!
这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好发于宝宝的口唇、软腭、舌上、脸颊内的黏膜处,如果将其表面“白屑”擦除后,可以看到局部有腐烂的创面。
手足口病
说起手足口病,相信很多宝爸宝妈们都会“闻风丧胆”,毕竟它严重起来可是会致命的。
手足口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此病发病前孩子有接触史,潜伏期一般 2~7 天。
主要症状为:宝宝的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出现红疹及小疱样损害,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病程 5~7 天。但是如果早期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可能就会转化为细菌感染,甚至发展成脑膜炎,影响宝宝生命健康。
谁是它们的主攻对象
常发人群
鹅口疮
鹅口疮最爱找2岁以内的婴幼儿下手,尤其是刚出生的小婴儿。
引发鹅口疮的原因:
1.奶瓶、奶嘴或者妈妈的乳头不够清洁。
2.日常生活过于干净,特别是家庭使用消毒剂、滥用抗生素,会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引发“顽固”鹅口疮。
3.宝妈阴道有霉菌感染,宝宝出生时接触到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4.接触了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衣物、食物和玩具等。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怕强凌弱”,最喜欢“欺负”两类人:
5岁以下宝宝
尤其是不讲卫生、抵抗力弱的孩子最容易被传染。最容易爆发的地方: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密度大的地方。
抵抗力较差的成人
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甚至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症状也跟儿童患病后相似。
婴幼儿为何会得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传染性高、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
2.爱“吃手、吃玩具”,肠道病毒因此入侵。
3.误食含有手足口病病毒的食物或者水。
4.宝宝的衣服放在放在不干净的地方,出现病毒感染,引起了手足口病。
如何快速打败它们?
护理治疗
鹅口疮
1.在口腔黏膜处涂抹制霉菌素,暂时消除黏膜表面的霉菌,缓解鹅口疮;也可考虑口服氟康唑(氟康唑胶囊)。注意:必须得到医生处方。
2.服用活性益生菌,调整肠道正常菌群,切记每次剂量要足,应达至少15布拉氏酵母菌散菌/次。
3.去除家庭环境任何消毒剂和含消毒剂的用品。
4.尽可能不用/少用抗生素,可用抗真菌药物,遏止鹅口疮。
5.必要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虽是病毒所致,但并不主张抗病毒治疗,也不主张用抗生素!
轻微症状
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1~2 周多数可自愈。
序号 症状 措施 1 发热 退热 2 出疹子 做好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 3 口腔有溃疡、疱疹 可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宝宝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4 进食困难 给孩子喝偏凉一点的奶或白水,少量多次。 重症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的病程发展非常快,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脏器等都很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一旦孩子出现或疑似出现上述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特征时,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治疗。
怎样把它们扼杀在摇篮?
预防方法
鹅口疮
1.注意宝宝口腔卫生,及时彻底地清洁乳具、玩具和宝宝双手。
2.避免宝宝和妈妈交叉感染。
3.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手足口病
五句真经,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接种疫苗
接种针对性的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1.接种类型:肠道病毒EV71型疫苗。
2.接种对象:6个月-5岁的孩子,暂时不推荐EV71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建议接种间隔2周以上。
3.需要说明的是:手足口疫苗只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的发生。也可能接种了疫苗以后,还会因为其他病毒的侵袭而感染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