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孩子的“小鸡鸡”

2023-04-25 08:58:36

卫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很多人会说,“小鸡鸡”谁没见过,但是什么样的“小鸡鸡”才是正常的?什么样的是不正常的呢?笔者对正常的“小鸡鸡”总结了下面3个词——不藏头、不缩尾、挺直腰杆。希望家长看过此篇文章,赶紧回家看看孩子的“小鸡鸡”是不是正常的,如果有问题应尽早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不藏头

就是拒绝包茎。在包茎状态下“小鸡鸡”看起来像是一个胡萝卜,包皮把“小鸡鸡”包得严严实实的,完全无法露头,只有一个小眼可以排尿,这在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是完全正常的表现。但到了4岁以后,75%以上的“小鸡鸡”就应该露头了;如果7岁了还是不露头,那基本就诊断明确需要手术干预了。能露出头的“小鸡鸡”,看起来像一个蘑菇,蘑菇头的部分叫龟头或者阴茎头,脖子的部分叫冠状沟,身体叫阴茎体。尿道口就在龟头的正上方。

不缩尾

指的是“小鸡鸡”的身体要完全露出来,而不是像捉迷藏一样缩在肚皮下面,只露出一个头,甚至连头都不露。这种主要和固定“小鸡鸡”的条索发育异常有关系。这个条索本来应该固定在“小鸡鸡”的脚上,却固定在“小鸡鸡”的身体上,严重的甚至固定在“小鸡鸡”的脖子上,并且使劲向下拽着“小鸡鸡”,不让它站直。这一比较,人家正常的“小鸡鸡”是站着的,隐匿的“小鸡鸡”是蹲着,甚至是躺着的,当然看起来没有人家高了。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小鸡鸡”的发育,一旦确诊要早治疗。这种现象在体重超标的孩子中更加常见。孩子越胖,症状越严重,相应的“小鸡鸡”发育就越不好。所以男孩子一定要控制体重。

挺直腰杆

就是不要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小鸡鸡”常常是低着头、弯着腰。包皮不再是严严实实地包住“小鸡鸡”,而是完全在“小鸡鸡”背上,就像戴着一个斗篷,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这种“小鸡鸡”的尿道开口可以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唯独不在正常的头上。这类疾病主要和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摄入过量、孕产妇高龄化等有关,而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大概是1∶300,就是说300个男孩里可能就有一个患尿道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