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睡困难,夜醒频繁,一放秒醒该如何解决?

2024-06-26 13:21:28

曾洁敏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看得出大家的心情,宝宝睡眠不好,是麻麻们最纠结的一件事情,一晚上醒十多次,一放下就醒,入睡困难,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宝宝的睡眠规律还不太了解,宝宝小,没法让他习惯我们,我们只能找到规律,并适应他们。

1.晚上睡眠不好,是不是因为白天睡觉太多?

很多麻麻这么认为,所以白天尽量不让宝宝睡觉,其实对宝宝来说不存在这个问题,大部分情况是白天睡得好,晚上也会睡得更好。

因此,不要刻意阻止宝宝白天睡眠,当宝宝困了,要给他创造一个合适的睡眠环境,让他舒舒服服的睡一大觉,但是要控制睡眠的时段,下午四点之后尽量不要再睡,否则晚上会入睡很晚。

2.很晚不睡,看起来也不困

很多麻麻认为宝宝很晚不睡,是因为他不困,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睡觉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引导,明亮的灯光,嘈杂的环境,只会让宝宝神经更兴奋,这直接导致了宝宝的入睡困难。

因此,要引导宝宝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到点之后就开始哄睡,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进入睡眠状态了。宝宝习惯的养成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3.白天睡觉十几分钟就醒

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30-45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期在4-6个月期间逐渐延长,会睡得更长一些。麻麻们在宝宝一醒就抱起来,而不像半夜醒那样想办法让宝宝接着睡。长时间这样下去,宝宝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白天小睡时间短变成了习惯。

因此在宝宝小睡醒来后,不要急于让他起床,可以喂喂奶,或者轻轻拍一拍,鼓励他继续睡。

4.宝宝睡觉时容易动,易惊醒

婴儿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表现为宝宝睡觉时手脚乱动。一般这个现象随着宝宝长大会自动消失。

对于这种情况,小婴儿睡觉时可以用小床单轻轻包一下,能缓解。

5.抱着就睡,一放就醒!

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一般等过20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轻轻的告诉他“妈妈要把宝宝放在床上睡啦”,这样宝宝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

另外,宝宝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这时宝宝并没有真正醒来,不要去打扰他。这一问题的解决要感谢自称带大了三个孩子的糖果姥姥。

6.睡前让宝宝玩到累,会不会睡得更好?

有些宝宝睡前过分活动,大笑等,处于极端的疲惫状态,这样他的神经会异常兴奋,看起来好像很精神,没有一点困意,但是玩着玩着可能会哭闹,并且怎么哄也不好。这时宝宝的精神极度兴奋,并且又很困,就会出现“困闹”,虽然最终也会入睡,但是通常都是那种崩溃式的突然入睡,是不健康的,而且入睡之后晚上经常睡不实,容易醒。

正确的做法是,快到睡眠时间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困的信号,一旦发现入睡的意愿就进入哄睡流程,让睡眠自然发生。

7.宝宝睡觉时间很少,是不是天生睡眠少?

人的睡眠时间天生有差异,但是对于宝宝来说,他身体的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是需要一定的睡眠量的。所以对宝宝的睡眠,我们要尽量去引导,争取帮助他形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

8.人一走,他就醒

明明已经睡了十分多钟了,你这刚一起身,他马上就醒了,比装了雷达还灵敏。糖果睡觉时就对声音特别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有时候明明很累了,也忍着不翻身。

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很简单,但是需要多次实践。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多重复几次,宝宝对这个声音熟悉了,并且知道了它的来源,睡觉时再听到就不敏感了。

9.睡觉昼夜颠倒

这似乎是唯一一个在糖果身上没出现的状况!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几乎全在呼呼大睡,只偶尔踹踹肚子,出生后也有一阵子睡得昏天黑地,没有昼夜之分,因此昼夜之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随着成长,小睡环境过亮会刺激较敏感的婴儿,影响白天的睡眠。其实仅在小睡期间保持室内较暗一般不会造成昼夜颠倒。

10.病好后睡眠大不如从前

本来睡得很好,但生了场病就大不如前了。这是个常见的问题。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例如不在11点夜醒的宝宝,如果麻麻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很可能之后宝宝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麻麻们要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如果不是生理性的,例如生病等,就要想法将它改变,不要怕一两次的苦恼,我们的目的是长期维护宝宝睡眠的完整性。

11.宝宝夜里一尿尿就会醒

这个最好解决,用尿不湿!这是一个天才的发明,对宝宝的好处太多了。有时间我再详细写一篇

12.宝宝出牙期,晚上容易醒

小小的牙尖顶破牙龈钻出来,这一过程是很痛苦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多理解宝宝。可以用磨牙棒或者牙胶给宝宝咬一咬,帮助乳牙长出来。有麻麻问过磨牙棒和牙胶哪个好?这两个效果是一样的,看宝宝喜好吧。还可以用纱布抱着手指帮宝宝轻轻按摩,也能缓解不舒服。

13.宝宝学会翻身,晚上醒的次数更多了

翻身是宝宝的一项基本技能,一开始动作不灵活,把自己翻醒了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种状况不会持续时间很长,正在遭遇这一问题困扰的麻麻,请你再耐心等一下。

儿童保健健康指南
1岁宝宝痰多怎么排痰
  1岁宝宝痰多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排痰,可能与过敏性咳嗽、喉炎、支气管炎、咽炎、肺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适当喝水、应用药物等方法排痰。   1、过敏性咳嗽: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咳痰、痰液黏稠等表现。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   2、喉炎:导致喉部黏膜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痰液,若宝宝发病后出现喉咙痒、咳嗽、痰多等表现。对于痰多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3、支气管炎:受微生物感染、化学性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1岁宝宝的健康受损,引起痰液多、喘息等表现。建议适当补充温开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治疗。   4、咽炎:一旦发病1岁宝宝出现咽部干燥、咽痛等表现,严重者出现痰多、咳嗽等不适感。可遵医嘱使用小儿咽扁颗粒、小儿清咽颗粒等药物治疗。   5、肺炎:在炎症刺激下影响肺部健康,发病后引起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感。遵从医嘱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小儿化痰止咳颗粒等药物治疗。   在宝宝的成长阶段做好预防工作,为其营造舒适的居室环境,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应当迅速前往医院寻求帮助。...
宝宝背上出汗怎么回事
  宝宝背上出汗可能是剧烈运动、环境刺激、上呼吸道感染、缺钙、多汗症等原因导致的。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配合专业医生治疗。   1、剧烈运动:如果宝宝做了比较剧烈的运动锻炼,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增加和毛孔扩张,容易出现出汗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治疗。   2、环境刺激:如果环境温度较高,并且给宝宝穿的衣物比较厚,可能会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也会出现出汗的现象。需要根据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3、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容易出现发热、出汗和食欲不振等表现。可以按照医生指示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治疗。   4、缺钙:可能是喂养不当导致的,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出现出汗、枕秃和睡眠不安等表现。可以听从医生建议使用牡蛎碳酸钙颗粒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   5、多汗症:可能是遗传和感染导致的,常见的表现是全身或局部出汗异常增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溶液或醋酸铝溶液等药物治疗。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注意个人卫生,也应做到劳逸结合。...
1岁宝宝能吃蛋白吗
  1岁宝宝可以适量吃些蛋白。建议去医院咨询医生和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辅食调整。   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些都是宝宝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其次,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也有助于免疫细胞的合成,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但在给宝宝喂食蛋白时,仍需多加注意。   这是因为1岁宝宝的消化系统虽已逐渐完善,可以有效地消化分解鸡蛋白中的营养物质,但宝宝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一次不宜喂食过多蛋白,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其次,部分宝宝可能对鸡蛋白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过敏反应。因此在首次给宝宝喂食蛋白时,应给予小量,并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宝宝消化和吞咽,蛋白应以柔软、易嚼碎的方式烹饪,如蒸蛋羹、蛋花汤等,避免给宝宝喂食过硬的煮鸡蛋白,导致宝宝噎着或消化不良。其次,家长还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和多样化,并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宝宝摄入不洁食物而引发胃肠道疾病。...
2个月宝宝腋下体温多少正常
  2个月宝宝腋下体温一般是36℃-37.2℃是正常的,如果有异常的情况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   2个月宝宝的身体代谢通常会相对比较快,在测量体温的时候,通常以腋下体温为准,正常的数值一般是36℃-37.2℃。在测量体温的时候一般可以使用水银体温计,可以将体温计甩到35℃以下,然后夹在腋下,一般需要加5分钟左右,可以读取体温计的结果。   2个月宝宝身体代谢比较快,容易出现基础体温偏高的情况,因此平时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尽量不要给宝宝穿的太厚。...
1岁宝宝能吃猕猴桃吗
  1岁宝宝一般能吃猕猴桃,但要避免吃太多,如果有出现身体不适的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1岁宝宝需要的营养物质会有所增加,单纯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可能无法满足宝宝生长需求,所以要适当的添加一些辅食。猕猴桃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并且富含膳食纤维,1岁宝宝适当的吃一些猕猴桃,能够补充身体营养,并且可以补充身体能量,促进宝宝身体发育,另外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减少宝宝出现便秘的情况。   1岁宝宝虽然可以吃猕猴桃,但宝宝胃肠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要控制食用量,如果吃太多,可能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   平时要合理饮食,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但要减少肥肉、炸鸡等油腻食物的摄入。...
8个月宝宝能吃枇杷吗
  若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良好,且不属于过敏体质,一般可以适量吃枇杷。如果胃肠功能较差,或对枇杷存在过敏反应,这种情况不宜吃。建议加强宝宝的护理,注意饮食调节,出现异常后立即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枇杷是一种水果,含有维生素、膳食纤维、镁等多种营养成分,适量吃能够为身体补充营养。如果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良好,未出现腹痛、腹泻或大便不成型等表现,且自身对枇杷不过敏,这种情况可以适量吃枇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宝宝的食欲。   部分8个月宝宝的胃肠功能较差,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感,这种情况不建议吃枇杷,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加重腹痛不适感。对于过敏体质的8个月宝宝,也不建议吃枇杷,以免吃后引起呕吐、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家长应当关注宝宝的成长变化,注意日常饮食调节,不宜进食辛辣、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以免进食不当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