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几个月会走路最好呢 怎样帮助宝宝学走路

2017-03-11 13:39:09

赵路红 主治医师 长治市妇幼保健院

对于不同阶段的宝宝来说,发育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从宝宝瓜瓜落地到牙牙学语,一步一个脚印,每个历程都是宝宝的必经之路。学走路是每个宝宝的必经阶段,从襁褓中的婴儿,到会爬到会走路,慢慢地走来,那么宝宝学走路要经过怎样的过程,什么时候宝宝以及自己开始练习行走,宝宝几个月会走路最好呢?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

宝宝出生后的头1年,是他整个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发育的关键时期。他要先学会坐、翻身和爬,到8个月左右时才能扶着东西站立起来。接下来,就是增加信心和掌握平衡能力的问题了。

多数宝宝在9~12个月时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到14或15个月时,就已经能走得很好了。不过,如果你的宝宝学走路较晚,你也不用担心,很多完全正常的孩子都要到16或17个月时才能学会走路。

宝宝怎样学走路

刚出生时,宝宝的腿不够有力,无法支持自己的身体,不过,如果你从宝宝的腋下扶住他,他就能把腿垂下来,用双脚蹬在较硬的表面上,就好像走路一样。这是一种天生的条件反射,宝宝的这种行为只会持续两三个月。

到宝宝5个月左右时,就可以由你扶着他在你的大腿上蹦一蹦了。在此后的两三个月里,宝宝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这样蹦。事实上,随着宝宝依次学会翻身、坐起和爬行,他的腿部肌肉力量会不断加强。

到8个月左右时,宝宝大概开始能自己扶着家具站起来了,所以,一定要确保他能接触到的东西都是牢靠稳固的。如果再有大人在旁边扶着,让宝宝靠着沙发,小家伙就会很拼命站好。再过两三个星期后,宝宝就会开始扶着东西走上几步。他甚至可能会松开手,不扶东西独自站上一会儿。一旦他学会不用支撑站立的技巧,当你扶着宝宝走时,他也许能向前迈步走出去,甚至还能在站着的时候弯腰捡起玩具来。

到9或10个月大时,宝宝会开始掌握如何弯曲膝盖,并学会从站立的姿势坐下来,这可比你想象的要难得多!

到11个月大时,宝宝很可能已经掌握了独自站立、弯腰和蹲下的要领,甚至还能抓着你的手向前走,不过,可能至少还需要几周时间,他才能开始自己独立迈步走。多数宝宝在最初学步时主要是用脚尖走,并且双脚呈外八字。

到13个月大时,有3/4的宝宝都已经能自己走路了,只不过还是摇摇晃晃的。如果你家宝宝到这时候还要扶着东西走,那也完全正常,他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自己走。

宝宝会走之后如何学更高的技巧

宝宝能自己走路后,将会开始学习以下更高级的行动技巧:

14个月大的孩子应该能够独自站立,他很可能会蹲下再站起来,甚至还可能尝试倒退着走路。

15个月的孩子可能已经走得很稳了,这时他可能会喜欢一边蹒跚而行,一边玩小推车这样的推拉玩具。

到16个月的时候,孩子会开始对上下楼梯产生兴趣,但可能还需要几个月才能独立完成这样的活动。

到18个月时,宝宝应该可以走得相当好了。他可能喜欢在家具上爬上爬下,也许还会爬楼梯,不过,下楼梯仍然需要别人扶,大约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才能独立下楼梯。他也许会试着去踢球,不过,有时候可能踢不到球,他也许还喜欢随着音乐跳舞呢。

到25或26个月时,宝宝走路的步子将越来越平稳均匀,而且也学会了大人那种从脚跟到脚尖的落地顺序。他的跳跃动作也越来越熟练了。

到3岁左右时,很多身体的基本动作都会成为孩子的第二本能。他不再需要集中精力来完成行走、站立、跑步、跳跃等动作,但有一些动作,比如踮脚尖站和单脚站,可能仍需要专心努力才能完成。

怎样帮助宝宝学走路

当宝宝学会扶着东西站起来后,你可能需要帮他一把,让他明白怎样重新坐下来。如果宝宝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并且冲着你哭时,不要只把他抱起来再放下,而是应该教他怎样弯曲膝盖,让他学会自己坐下而不跌倒,然后再让他自己试着做一遍。

你可以站或跪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鼓励他向你走过来。或者你也可以拉着宝宝的两只手向自己这边走。宝宝可能也喜欢在走路时扶着小推车或可以扶着走的玩具。你要选择坚固可靠、支撑底座比较宽的学步玩具。不过,有专家反对你给宝宝使用学步车,因为孩子在学步车里能非常容易四处走动,这可能会影响他大腿肌肉的正常发育。而且借助学步车,孩子还能够到平时够不着的有毒物品或发烫的东西,非常不安全。

你可以等孩子能走到室外或经常在较粗糙冰凉的表面上行走时,再开始给孩子穿鞋,因为光脚能增强孩子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需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的宝宝只是学走路学得慢一些,你完全不需要担心。但如果他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孩子,你可能需要带他去看医生。总之,要记住:孩子们的生长发育进程各不相同,通常来说,早产儿到达发育里程碑的时间可能会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晚一些。

婴儿智力发育参照

1个月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精细动作:触碰手掌,他会紧握拳头。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3个月

大运动:俯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适应能力:眼睛跟红球可转180度。语言:笑出声。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5个月

大运动: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语言:对人及物发声。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7个月

大运动:独坐自如。精细动作:耙弄到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玩具。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社交行为:对镜有游戏反映、能分辨出生人。

9个月

大运动:会爬、拉双手会走。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10个月

大运动: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语言:模仿发语声。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11个月

大运动:扶物、蹲下取物。独站片刻。精细动作:打开包积木的纸。适应能力:积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车。语言:有意识的发一个字音。社交行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12个月

大运动:独自站立稳。牵一只手可以走。精细动作:试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适应能力:盖瓶盖。语言:叫妈妈、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东西知道给。社交行为:穿衣知配合。

有些宝宝智力发育有问题,但妈妈不一定能够及早发现,尤其是比较小的宝宝,更容易被忽视。老人们常常称赞那些不哭不闹,不给大人添麻烦的孩子为“乖”,殊不知这正是孩子行为障碍的表现之一。这种乖是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注意力和反应能力较差的表现。由于爸妈的误解,致使这些孩子在早期没有及时得到治疗。所以早期观察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非常重要。

影响婴儿智力发育的因素

影响因素一:遗传

一般说父母智商高,孩子的智商也不会低。这种遗传因素还表现在血缘关系上,父母同是本地人,孩子平均智商为102。而隔省结婚的父母所生的孩子智商达109。父母是表亲,低智商的孩子明显增加。

影响因素二:母乳

母乳中含有多种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对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牛磺酸比牛奶要高出10倍之多。据调查,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儿童智商要高出3—10分左右。有调查发现吃母乳喂养的孩子普遍智商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的孩子多10分。奥秘在于母乳中含有多种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活性物质,特别是一种叫做牛磺酸的特殊氨基酸,不仅能增加脑细胞的数量,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与成熟,还有助于神经节点的形成。与牛奶相比较,母乳中牛磺酸的含量高出10倍多。

影响因素三:饮食

吃肉过多或贪吃的孩子智力会减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早餐摄入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健脑的重要成份。

影响因素四:体重

体重超过正常儿童20%的孩子,其视觉、听力、接受知识的能力都会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因为肥胖儿过多的脂肪进入脑内,会妨碍神经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纤维增生。

另外,也有不少孩子骨瘦如材,同样也对大脑的发育不利,进而影响智力的发育。这些孩子中除了少部分是由于疾病因素所致,大多与挑食、厌食有关。现在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或多或少存在宠孩子的现象,不少孩子往往一日三餐不正常,零食倒不离嘴,营养不良在所难免。

有研究显示吃早餐后两小时参加高难度考试的学生,其得分明显高于空腹的考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可以从坚持吃早餐开始。早餐是体内空腹一夜之后,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各器官获得能量补充的第一餐,吃进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利用率高于其他两餐。

影响因素五:环境

生活在枯燥环境里的儿童,如弃婴,得不到母爱及良好的教育,智商会较低。据研究调查表明,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反之,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

影响因素六:药物

某些药物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智商偏低,当停药若干年后,智商便会有所提高。

影响因素七:人体生理节律

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从出生起一直到生命终止,身体内一直存在着体力、情绪及智力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为人体生理节律。

人体处于生理节律低潮期或低潮与高潮期临界日时,身体易疲倦,并情绪不稳、做事效率低、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健忘、判断力下降。同时,身体抵抗力下降,易被病菌侵扰,感染疾病的几率增大。受孕时,如果夫妻一方处于高潮,另一方处于低潮,易生出健康和智力情况一般的孩子。如果夫妻双方都处于低潮期或低潮与高潮期临界时,易生出体弱、智力有问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