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高变矮,竟是骨质疏松惹的祸

2017-12-04 17:43:07

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我国至少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特别是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发生率更高。骨质疏松已成为与高血压等并列的常见慢性疾病。

案例一

张奶奶现年76岁,她更年期后就有驼背问题,这几年,竟然身高逐渐缩水,从原本156公分减至140.5公分,这让张奶奶觉得很奇怪。后来,她去看了医生,经过医生检查,张奶奶罹患严重骨质疏松,脊椎多处压迫性骨折。

医师告诉她,70岁以上女性,两年内身高若减少5公分,由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风险将比一般女性高出21%,因此,更年期后的女性应定期接受骨密度检查,适度晒太阳并补充维生素D,以减少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的发生率。张奶奶这才明白,原来这几年身高“缩水”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的。

如果你有这些症状,也要小心缺钙问题哦

1.牙齿脱落。在没有发生牙周疾病、龋齿等情况下,牙齿的松动、脱落可能就是骨质疏松的表现。

2.活动能力减弱,怕冷。感觉四肢酸软无力、疼痛、怕冷、怕风等等。

案例分析:

绝经期女性更易身高“缩水”

1.50岁以上的绝经期妇女平均每3人就有1人会发生骨松性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更高。

2.绝经期骨质疏松造成的驼背,会导致身高缩水,以减少5到9公分较为常见。

3.随着骨量的不断丢失,以及骨能力不断下降,女性一般在绝经后5到10年间最易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的高发病症。

4.绝经期女性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卵巢的功能衰退,随之而来的是雌激素水平下降。

更年期女性需预防骨质疏松

(一)定期检查

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骨密度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特别是过早绝经、平时缺乏运动、过量饮用咖啡或浓茶、长期服用类固醇等药物的女性。

(二)适量运动

运动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尤其是爱好承受重量运动的人,其骨密度及强度明显高于同龄人。

(三)补充雌激素

可通过药物补充雌激素,也可利用食物来补充雌激素,适当服用从天然植物大豆中提取的大豆异黄酮,它几乎与雌激素一样,能有效阻止骨质流失,从而防止骨质疏松。

(四)生活中合理补钙

多喝牛奶和多食用奶制品、海产品、绿叶蔬菜、干果类等,注意低盐饮食,勿摄入过量的蛋白质,少喝咖啡、浓茶等,以减少体内钙的流失。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

案例二

鲁大爷最近很苦恼,去年春天穿了还正好的裤子,过了一年怎么穿起来反而显得长了?鲁大爷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女儿,女儿发现以前与自己差不多高的父亲确实比自己矮了很多。近两年来,老人经常会抱怨腰酸腿疼等“小毛病”,有时候还特别怕冷,明明是凉爽的天气,鲁大爷很早就把长袖长裤穿了起来。

第二天,女儿带着老人去医院向医生咨询,经骨密度检查,发现鲁大爷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身高“缩水”5厘米,难怪裤子变长了。

案例分析:

身高“缩水”是骨质疏松症的指标之一

1.椎间盘的弹性变差、椎体发生了形态的改变甚至压缩,导致了不同程度的驼背,其实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2.上了年纪的人,骨量持续减少,丢失到一定程度后,椎体压缩不但容易造成压缩性骨折,也会因变形后的椎体压迫到神经而产生放射性的腰背疼痛。

3.随着骨质持续减少、成骨活性不断下降,骨密度逐渐降低,骨的脆性也随着增高,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变化不断加剧。

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五大注意

1.少做对抗性运动

一些摔摔打打、有激烈对抗性的运动要尽量避免,可改为游泳、爬山、打太极拳、散步等较温和的运动。

2.坐车尽量靠前点

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坐车尽量靠前坐,有条件的不要选车厢后半部颠簸较明显的位子,以免车辆颠簸造成锥体压缩性骨折。

3.晒太阳时要让阳光接触皮肤

每天适当接触阳光,长期晒太阳对预防骨质疏松是有帮助的。可尽量选择早晚阳光比较温和、气温不太高的时段进行,最好每天能晒30分钟左右,注意一定要暴露皮肤直接接触阳光,这样才更有利于维他命D的吸收和利用,进而促进钙的吸收。。

4.牛奶、虾皮、海带更补钙

虾皮、海带、紫莱都是含钙较多的食物,每周吃一两次。但海带、紫菜是相对寒凉的食物,阳气已不健旺的老年人不宜多吃。奶制品的钙质很容易吸收,所以建议多吃,但对于喝牛奶过敏容易拉肚子的老人,可适当喝酸奶或吃点奶酪。

5.骨质疏松者要防骨折

不要举重物,背部切勿过度劳累。为防止脊柱弯曲,站位时身体要伸直,坐位时身体要挺直,卧位时身体要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