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孩子内心世界,避免儿童期情绪障碍发生

2014-05-15 11:19:53

许艺怀 主治医师 济南市儿童医院

原本健健康康的小学生瑞瑞突然出现了晕倒,抽搐的症状,这可把家长急坏了,但是检查了一圈排除了癫痫等等病因,就是不知道孩子这是怎么了,结果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可能是儿童期情绪障碍引起的并发症。

儿童的情绪障碍常首诊于儿科但却多被儿科医生所忽略,并可因为症状的多样性而导致医生在躯体疾病的鉴别诊断上大走弯路;实际上该病并非少见,其常见的类型有分离性焦虑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等,临床上常不易分型并常有重叠

患儿的个性内向且有神经性行为偏异,这样的儿童具有发生情绪障碍的倾向,如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其关照较少且要求过分严格,就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而学校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最终直接导致了本次的癔症发作,同时伴有儿童情绪障碍其他类型的重叠表现;家长在患儿发病后明显的焦虑表现,不但反复地求诊于多家医院,而且无节制地满足儿童的各种无理要求,使患儿“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价值”,造成患儿强迫症状的长期存在和癔症发作的不断发生。

治疗上首先建立医务人员和患儿的良好的关系,重点打消其“因发病而取得心理和实际利益”的念头,并采取暗示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几次药物治疗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暗示治疗的效果;当然本次的“临床治愈”并不能完全防止今后的再次发作,必须在家庭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为患儿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患儿改变性格特征中的弱点,对其行为偏异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和矫正,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患儿的情绪障碍。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儿科医生应改变诊病观念,对临床上遇到的不能用躯体疾病解释的症状,应注意从心理社会方面去寻找病因。

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衣食住行,学校等等都要最好的,其实孩子们没有那么现实,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家长们的疼爱和关注,因此家长们不妨多抽时间和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或许就不会再有像瑞瑞这样儿童期情绪障碍的出现,避免心理疾病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