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和策略 当前临床肿瘤学发展方面具有3个公认的特点:循证医学、个体化和规范化。各较大的研究单位和协作组织对淋巴瘤均已有处理规范。美国NCCN提出可以将淋巴瘤分为: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滤泡性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斗篷细胞淋巴瘤;胃MALT;Burkitt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等7组。并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他们特别指出斗篷细胞淋巴瘤治疗难度较大,一定开展适当临床试验。但是,胃的MALT他们认为应当首选抗生素治疗。淋巴瘤的个体化治疗除了病例类型以外还应当考虑其他因素。这就是年龄、一般状况、血LDH、结外病变和分期等。所谓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国际指数和预后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淋巴瘤治疗的个体化更具新的内容。

  我们认为,对于恶性淋巴瘤患者,首次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全身状况、病理类型、原发病变的部位、临床分期及肿瘤发展趋向等,制定一个中西医结合、局部与全身、扶正与祛邪有机配合的综合治疗计划。对于已经做过治疗的患者,也要根据患者的主客观条件,对既往治疗的反应,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和次要矛盾进行综合治疗。多年的经验说明重视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清主次和辨证论治是取得治疗成功的主要前提。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我们一般的策略是:第1阶段是充分祛邪,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第2阶段是将重点转移到骨髓和免疫功能的重建;第3阶段是再一次强化治疗使肿瘤残存细胞降到很少;第4阶段再转为提高免疫功能使病情巩固,这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十分重要(表4)。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病的治疗效果逐渐有了进步,近年来采用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HD 60%~80%可治愈,NHL50%以上可以长期缓解。这成为肿瘤学中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领域。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患者的全身状况:恶性淋巴瘤的发展,与患者的抗病能力有密切关系。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注意分辨患者的虚实,也是采取合适治疗的前提。

  我国许多临床医务工作者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重视患者的内因,在治疗前强调整体概念,治疗中注意保护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治疗后积极给以扶正治疗,调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于取得良好而稳定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不适当的治疗常可给患者机体带来损害。

  (2)肿瘤的病理分类:理想的病理分类应能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程度和机体对于肿瘤生长的反应两方面。病理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决定治疗方案等的重要因素。前已述及HD的亚型不同临床发展规律不同,预后也都有一定的差异,在治疗安排上都应适当注意。

  (3)临床分期:在现阶段临床分期仍是决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放疗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临床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确定真正属于Ⅰ、Ⅱ期的病人及侵犯范围。这些病人可通过局部或区域性治疗治愈。

  (4)原发部位:不同原发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病理类型和对治疗的反应。例如由HIV感染引起的淋巴瘤很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原发的胃淋巴瘤相当多是MALT,并且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可以应用抗生素治疗,因此预后较好;

  (5)肿瘤发展趋向:反映了肿瘤与机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是目前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有的患者虽属Ⅱ期,但发展迅速,即使可能手术也不应贸然进行,而应先开始放射或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考虑手术。

  (6)有无巨块:有无巨块对HD的预后影响很大。肿块愈大,对化、放疗的反应愈差,而且较易残存耐药细胞成为复发的根源。

  (7)血LDH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肿瘤细胞mdr的表达等均可决定治疗的结果。

  总之,如何安排“攻”、“补”是一个全面分析内因和外因的问题,而如何合理安排全身局部治疗,也要首先分析和认识对于患者来说究竟全身播散是主要矛盾,还是局部增长是主要问题。应该说相当多的淋巴瘤病人,特别是Ⅱ、Ⅳ期的病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应予注意。国内许多单位的经验是,既反对不考虑患者具体情况千篇一律地给予大面积照射,也不赞成不分青红皂白地“冲击”化疗;对于有全身播散的恶性淋巴瘤,先进行合并化疗,待病变局限后配合一定剂量的放疗,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较长时间内给予中医扶正治疗,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劳动能力的恢复也有裨益。

  在制定综合治疗计划时,各科室密切协作,共同制定计划:首次治疗常常是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所以应当慎重讨论,至少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①局部与全身治疗的合理应用:对于病变恶性程度较低又比较早期的病例,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甚至根治的效果;已有全身播散或晚期病例,应以药物治疗为主。HD倾向于侵犯邻近淋巴区,较少侵犯结外器官或组织,因之较大面积的淋巴区照射效果较好;NHL的扩散常有“跳站”现象,较易侵犯远处淋巴结或结外器官,因之大多需要全身性药物治疗。腹腔内尤其是消化道的NHL在可能时应争取手术切除,以后再配合其他治疗以减少梗阻或穿孔的可能性。

  ②祛邪与扶正相结合:在放疗或化疗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扶正治疗包括有效的生物治疗,有利于疗效的巩固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在放疗或化疗中配合中药治疗可减轻毒性反应。治疗前强调整体观念;治疗中注意保护病人自身的抗病能力,避免不必要的过分治疗;治疗后积极调动、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这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③诱导、巩固与加强治疗的序贯应用:根据肿瘤增殖动力学的观点,肿瘤细胞由1011减少到109,临床上即出现完全缓解,肿大的淋巴结基本消失,但若不采用巩固治疗,一定时间内将会出现复发。因此,在完全缓解后必须序贯采用巩固与加强治疗,而未达缓解的病人则应千方百计争取完全缓解,并对病人较长时间的观察与随访,以争取治愈。

  ④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应根据病人的各方面情况对治疗计划加以调整。病情的发展趋向和机体状况应予特殊重视。目前对一些发展缓慢的HD不主张过分强烈的治疗,以免过分抑制病人的免疫功能;而对于发展急骤的病人则必须给以强烈治疗,以尽快争取完全缓解从而达到治愈。此外,对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骨髓受侵的病人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2.治疗模式 淋巴瘤的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步,在整个恶性肿瘤中疗效较好,治愈率也较高,但HD和NHL之间,特别是不同类型的NHL差别较大。一般认为NHL的治疗可根据一定原则。

  3.几种恶性程度NHL的综合治疗方案 表6为淋巴结受侵为主的低、中高度恶性NHL的综合治疗的原则和方案,可供参考。

  (二)预后

  通过适当的治疗多数HD可能治愈。除了注意前述的治疗原则以外,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复发病人的处理 对于初次治疗失败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应采取特殊的强化处理。这些病人的肿瘤细胞大都具有一定抗药性,甚至具有多药耐药基因(mdr)和P糖蛋白的表达。因此,选用互不交叉耐药的化疗如ABVD方案及高剂量化疗加自体骨髓移植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取得较好的疗效。Armitage等和Carella等报道,这样治疗的病人可有35%~45%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输注也已取得一定结果,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目前认为,这样的治疗主要适用于第1次治疗缓解期不是1年的HD病人,不适于年迈、一般状况不佳、多处病变且对常规化疗抗拒的病人。

  2.治疗的远期并发症 由于有效的治疗可使多数病人长期生存,化疗及(或)放疗的远期并发症值得注意。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发生于治疗后2~10年,可有多种分子生物学异常,特别是第5和第7染色体。目前一般认为:①单放射很少引起AML;②MOPP 6周期治疗的病人在10年内发生AML的风险为1.5%~3.0%;③ABVD单用也很少引起AML;④有些报告认为烷化剂与放疗有协同作用,美国NCI统计在应用MOPP方案治疗的HD病人中,14例发生AML,其中13例为合并放疗的病人。发生AML的风险在5年为3%,10年为10%,高峰为治疗后6年。这组HD病人AML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96倍。意大利米兰的报告单用MOPP治疗的病人12年积累发生AML的占1.4%;MOPP加放疗的为10.2%;先作放疗以后再用MOPP解救的病人为15.5%。但最近的报告则说明这种协同效应并不明显。⑤HD病人治疗后10~12年,发生AML的风险恢复到正常。因之烷化剂如氮芥、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亚硝脲类、丙卡巴肼(甲基苄肼)是主要引起AML的药物。

  (2)NHL:长期生存的HD病人发生NHL已屡有报道。多数为中度恶性结外NHL,特别是原发于消化道B细胞NHL。我院1243例HD中有2例分别在治后6年和12年发生NHL。

  (3)其他实体瘤: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多,特别是照射区域如甲状腺癌等。由于HD和NHL的疾病类型和生物学行为不同,Ann Arbor分期法并不能准确反映NHL患者预后。治疗前NHL许多临床特征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例如诊断时的年龄、全身(B)症状、体力、血清LDH、血清B2微球蛋白、淋巴结和结外累及部位的数量、肿瘤负荷以及是局限期还是进展期。反应肿瘤生长及侵袭能力的临床特征包括LDH、B2微球蛋白、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的数量、骨髓浸润等;体力、B症状表明患者对肿瘤的反应;反映患者对强烈化疗耐受能力的指标有体力、骨髓浸润和年龄。临床治疗前上述因素包括了就诊时肿瘤体积和肿瘤浸润程度,可成为患者的预后因素。

  国际指标:美国、欧洲和加拿大开展的国际NHL预后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生存期相关的临床特点包括年龄、LDH、体力、分期和结外病变部位的数目。

  国际预后指标是根据上述特征,将具有不同死亡危险因素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低度、低中度、高中度、高度)。预计这4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1%、43%和26%(表8)。由于年轻和年老患者在治疗方案强度上可能有所不同,60岁或年轻的患者有可能被选入更强烈方案治疗组,所以对60岁或更年轻患者建立了年龄校正模型(年龄校正国际指标)。年轻患者中,只有分期、LDH、体力与预后有关,将60岁以下的患者分为4个危险组,预计其5年生存率分别是83%、69%、46%、32%。国际预后指标不仅适用于侵袭性NHL,同时也适用于惰性淋巴瘤。

  近年来,已发现肿瘤细胞增生、免疫表型、黏附分子表达和真核细胞异常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特性与生存期相关。这种新识别的生物学指标将有望最终取代临床特征,并对特异性亚群患者基础治疗有指导意义。

  NHL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是IgH和TCR基因重排以及特异染色体易位。PCR技术检测特异基因重排或染色体易位的敏感性可达1/100万,因此可用于进一步评价淋巴系统肿瘤的微小残留病变(MDR),并对确定早期复发有帮助。MD Anderson肿瘤中心应用PCR技术研究滤泡型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标本,发现治疗3~5个月内t(14;18)阴性的患者与阳性患者相比,生存率明显增高5年FFS,PCR(-)者为90%,PCR(+)者为40%,P=0.008。对200多例行自体骨髓移植接受体外净化骨髓的患者,分别在净化前后取骨髓标本进行PCR分析,114例存在t(14;18)易位,净化前这114例的骨髓标本:PCR为阳性,净化后57例PCR阴性,其中仅4例(7%)复发。而51例骨髓净化后PCR检查为阳性的患者中有26例(46%)复发。

  虽然目前MRD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尚未用于分期和治疗,但将来很有可能影响治疗策略。

恶性淋巴瘤专家答疑

求助:关于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患者胸口疼 请问恶性淋巴瘤打消炎针会有用吗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脑部恶性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 恶性淋巴瘤可以治愈吗 平常需要... 恶性淋巴瘤是什么引起的还可以活... 怎样护理恶性淋巴瘤病人? 骨恶性淋巴瘤在饮食上怎么调节? 恶性淋巴瘤平时要注意什么呢?

恶性淋巴瘤相关视频

恶性淋巴瘤的分期有哪些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诊断恶性淋巴瘤为什么要检测病毒和细菌 孙明丽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恶性淋巴瘤能治愈吗 金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综合科

恶性淋巴瘤热门文章

恶性淋巴瘤引起的原因 多方面考虑 恶性淋巴瘤饮食注意事项,恶性淋巴瘤患者有什么饮食注意事项 恶性淋巴瘤可以吃什么 合理膳食可有效控制病情 恶性淋巴瘤可以吃什么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