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磨玻璃结节灶怎么办?

2023-01-03 11:54:46

苏远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随着CT的广泛应用,“肺磨玻璃结节”逐渐进入了普通百姓的视野。发现磨玻璃结节后,有人认为自己得了肺癌,惊慌失措;也有人因为无任何不适,不以为然。其实,肺磨玻璃结节既不是那么可怕,也没有那么和善,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肺磨玻璃结节是指在CT上淡薄如云絮状略高密度的阴影,通俗地讲就像是在一小块肺上遮了一块磨砂玻璃。它可以是炎症、间质纤维化等良性病变,也可能是肺癌,还可以是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过渡性病变。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判断磨玻璃结节的性质是确定后续所采取的措施的前提。

目前,判断肺磨玻璃结节性质的金标准是病理,其前提是将病变切除或进行穿刺活检,受限于病变大小、位置、数目、患者状况和手术风险等复杂的临床因素,这在临床上并非首选;而胸部CT无创、经济且易于重复,是判断磨玻璃结节性质的最好手段。但是处理肺磨玻璃结节绝非简单做一个CT就行,这其中还需很多的“诀窍”。

1.“标准化”的精确显像技术。由于许多肺磨玻璃结节的大小仅2-3毫米,而普通的CT每一层之间的间隔是5-7个毫米,所以普通CT会漏诊小的磨玻璃结节。另外磨玻璃结节的形态特征(如大小、密度、与血管的关系、毛刺、空泡征等)对于判断其性质至关重要,这更加依赖清晰的CT成像和成熟的后续重建等技术。目前,上海长征医院肺癌诊治中心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技术模式,对于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扫描常规选取0.625毫米的层厚(仅相当于7张纸的厚度)结合后续处理,可以确保不遗漏并清晰地显示病变的特征。

2.“专科化”的多学科治疗团队。肺磨玻璃结节涵盖的病变涉及多个学科,治疗上尤为依赖肿瘤科及相关多学科的合作。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专科化”多学科团队,优势互补,共同为肺磨玻璃结节患者选取最佳治疗方案。

3.“个体化”的临床决策制定。由于影像学无法100%准确判断磨玻璃结节的性质,在临床决策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病灶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体因素,量体裁衣。概况来说有四点:不简单套用“指南”;不轻易否定恶性病变;不盲目进行手术;不忽视全身综合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如果发现了肺磨玻璃结节,过分的恐慌和麻痹大意都是不可取的,建议如下。

正确认识,不惊慌。肺磨玻璃结节不一定是肿瘤。即使是肿瘤,大都是“早期中的早期”,切除后近100%治愈,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它的变化。

认真对待,不麻痹。肺磨玻璃结节不引起症状的特性容易让人掉以轻心。需要提醒的是它有肿瘤的可能,需提高警惕并进行正确的处置和必要的随访,以免将“早期中的早期”肺癌拖延成了晚期的肺癌。

聪明就医,不折腾。在发现肺磨玻璃结节后,许多患者喜欢多方求医,其实这样并不可取。首先,医院影像系统中的丰富信息无法在普通的胶片中反映,其次,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对判断其性质尤为重要。因此,在同一个有经验的肿瘤专科医生处就诊,依赖医院强大的影像阅片系统来观察病灶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