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01:00:02
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前后肺部病变CT表现
目的对比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前后肺部病变CT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肺结核患者,使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和治疗结束后扫描,扫描的时候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呼气末和吸气末的双期扫描。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需求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薄层图像重组。治疗结束后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肺部功能重新检查。检测项目包括FVC、VC、FEV1%、FEV1FVC%等。采集数据结束后对70例患者治疗前后CT征象数目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70例患者的纤维灶、索条阴影、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聚拢、气体潴留等CT征象的数目明显增加,p[1]。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常见的包括病原学检测,比如分离培养法等、组织学病理检测和CT影像学检测。本文就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肺结核患者的CT检测情况和疾病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肺结核细菌治愈后患者肺部残留病灶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性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背景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为45例,女性为25例,年龄为23岁到55岁,平均年龄为3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每位患者的规则治愈率都大于90%,并且在其强化期末时候痰结核菌发生转阴,在疗程结束后所有痰结核菌都发生了转阴,并且经过诊断为治愈。并且排除了糖尿病、耐药性肺结核、重大脏器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所有患者也排除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炎、支气管哮喘等肺部疾病的情况。所有患者没有长期的吸烟历史。
1.2研究方法使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设备使用GE lightspeed和Philips x8000 16排多层螺旋CT机。扫描时候设定为扫描层厚3mm左右,电压为120kV,电流为140mA左右使用螺旋式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和治疗结束后扫描,扫描的时候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呼气末和吸气末的双期扫描。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需求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薄层图像重组。治疗结束后扫描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肺部功能重新检查。检测项目包括FVC、VC、FEV1%、FEV1FVC%等。
1.3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2]。说明CT影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结核病变的过程。也有研究报道肺结核病变的病理转归和细菌学的转归是非同步的。肺结核得到抗细菌治疗并且被治愈后仍然处于一个演变的过程。这和我们在治疗结束后的随访中观测到的现象一致[3-5]。所以单凭CT影像资料不能完全反映肺结核细菌的转阴情况。肺结核病灶的转归和肺结核细菌的转归是不同步的,治疗结束后的细菌性检测呈现阴性,但病灶的转归仍然进行。所以在诊断时应该结合CT影像资料和细菌学检测结果共同判断,同时治疗结束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病灶转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