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腹股沟斜疝?

2013-04-19 09:24:52

曾重 主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腹股沟斜疝多发于小儿,但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也有发生。除了有个别的婴儿病例,腹股沟斜疝一般是不能自愈的。一旦发现有这种疾病,患者应该尽早进行治疗。要不然出现疝嵌顿且处理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愈后后果。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有好几种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普及一下这几种治疗法。

手术治疗: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

斜疝的手术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对患儿仅作疝囊高位结扎,以免影响精索和睾丸的发育和破坏腹股沟管的生理性掩闭机制。除非腹壁有巨大缺损,一般很少施行疝成形术。

疝囊高位结扎:为了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状突,必须在横断疝囊后,剥离其近端到内环,该处可见到腹膜外脂肪层,其深面即为壁层腹膜。在此平面用丝线行疝囊颈高位结扎,远端疝囊一般不必切除,囊口任其开放。

疝修补:随着斜疝的发展,内环逐渐被撑大,腹膜强度进一步减弱。因此在疝囊高位结扎后必须行疝修补术。疝修补应包括二个概念:即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和修补腹股沟管的薄弱部位。在修补腹股沟管之前必须先探查和修补被撑大的内环,否则复发将不可避免。为此,在疝囊高位强扎后必须继续解剖提睾肌,将其在根部切断,更好地显露撑大的内环及凹间韧带,缝合凹间韧带使内环缩小以只能容纳精索通过为度。腹股沟管薄弱部位修补的主要术式有以下几种:

Ferguson法:在精索浅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前壁,适用于较小和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

(1)精索仍在原来位置,缝合提睾肌

(2)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3)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

Bassini法: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以增强腹股沟管后壁,精索被移位到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适用于较大的和腹股沟管后壁强度减弱的斜疝。判断腹股沟管后壁、腹横肌腱膜和腹横筋膜的强度,可于术中用手指伸入内环到其内侧的腹壁向体表方向顶出以体会其强度。该术式目前较常采用。

(1)提起精索,移位到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之间,在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2)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

Halsted法 将精索游离提起,于其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再将腹外斜肌腱膜上下两叶在精索的深面对合或重叠缝合,精索被移位到皮下。此术式比Bassini法进一步增强了腹股沟管的后壁。适应证同Bassini法,但一般不适用于青少年,因精索移位于皮下可能影响它和睾丸的发育。

(1)提起精索,移位到皮下,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2)将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深面重叠缝合

McVay法 用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替代Bassini法中的腹股沟韧带进行修补。于腹股沟管后壁、腹股沟韧带上缘将腹横筋膜切开,将其上切缘连同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耻骨梳韧带相缝恢复原有正常解剖关系。修补缝合部位深至耻骨上支,除增强腹股沟管后壁外,尚转变了腹内压力的传播方向,适用于巨大斜疝和直疝。但必须注意此术式并不兼有掩闭内环的作用。内环明显扩大者,仍应将其修补或将腹横筋膜上切缘缝合于股鞘前壁,缩小内环以仅能通过精索为度。此术式修补部位深,操作难度较高,若不注意可能损伤股血管。

1.腹内斜肌 2、腹股沟韧带 3、腹外斜肌腱膜 4、腹横腱膜弓 5、耻骨梳韧带

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与耻骨梳韧带缝合,再缝合腹横筋膜,重建内环使仅容精索通过为度

腹膜前修补术 此术式的优点是疝可更高位结扎疝囊,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掩闭机制,不需切开腹股沟管处的腹横筋膜,即可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缝合。它尤其适用于复发性腹股沟疝,可避开原手术造成的粘连和疤痕组织。具体操作方法:取Nyhus入径,在腹股沟管上方约6cm处横形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在腹膜筋膜深面向下分离找到疝囊颈,切开囊壁,回纳疝内容物,疝囊高位结扎,行腹膜前疝修补术。如为复发性腹股沟疝,腹股沟区有严重缺损,可采取自体阔筋膜或合成纤维网修补,将移植补片下缘内侧缝于耻骨梳韧带跨越股血管向外侧继续缝于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补片外侧缘剪成裤叉状,包绕精索,重建内环,补片上缘及内侧缘分别与腹横筋膜、腹横肌和腹直肌缝合。

Shouldice法 其原理是切除薄弱的腹横筋膜,将其上下两叶叠瓦式缝合,并把上叶边缘再缝于腹股沟韧带,然后将联合腱、腹横腱膜弓、腹内斜肌下缘与腹外斜肌腱膜下叶的深面或腹股沟韧带缝合。具体操作方法是游离并提起精索,用手指伸入内环探查腹横筋膜薄弱程度和范围,沿腹股沟韧带方向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并切除其薄弱部分,游离下叶到腹股沟韧带处,上叶到腹横肌深面内侧达腹直肌后鞘处,将健全的上下叶叠瓦式缝合,即下叶切缘从耻骨结节处连续向外缝合于上叶的深面,直到构成一个较紧的内环,以恰能通过精索为度,然后将缝线再按相反方向把上叶的切缘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并返回到耻骨结节处与第一针缝线的另一端打结。再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和联合腱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和腹外斜肌腱膜的深面,最后在精索的浅面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本法强调增强腹横筋膜在疝修补术中的作用,适用于腹股沟后壁、腹横筋膜较薄弱和内环扩大的斜疝。

(1)提起精索,沿虚线切开腹横筋膜(2)游离腹横筋膜切缘上、下两叶

(3)将腹横筋膜下切缘从耻骨结节处向上外连续缝合于上叶深面(4)再按相反方向将腹横筋膜上切缘与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达耻骨结节处

(5)将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腱膜弓、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或腹外斜肌腱膜深面缝合(6)于精索浅面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Madden法 本手术只修补腹横筋膜。在游离并提起精索后,用手指伸入内环以了解其大小和腹横筋膜的薄弱程度以及范围,从内环沿腹股沟韧带切开腹横筋膜,解剖腹横筋膜上下叶到健全处,切除薄弱部分,然后从陷窝韧带起向外间断缝合两叶切缘到精索根部,重建内环。手术与Shouldice法类同,强调增强腹横筋膜的重要性,但不作腹壁其他层次的修补,比较符合解剖原则。由于腹横筋膜修补缝合处张力小,术后伤口无牵拉感。但对巨大斜疝,因腹横筋膜和腹股沟区腹壁强度严重受损,不适用此术式。

提起精索,从内环沿腹股沟韧带切开腹横筋膜,并切除其薄弱部分,再从陷窝韧带起向外间断缝合上、下两叶切缘到精索奶部,重建内环

疝成形术:巨大斜疝因腹股沟管后壁严重薄弱缺损,腹横腱膜弓、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又已萎缩,无法利用这些组织施行修补,可采用自体阔筋膜、丝绸片或多种合成纤维网行疝成形术。亦可利用腹直肌前鞘向外下方翻转缝合于腹股沟韧带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嵌顿性疝应紧急手术,切开狭窄疝环,解除嵌顿,回纳疝内容物和做疝囊高位结扎。局部组织如无水肿可同时施行疝修补术。

小儿嵌顿性斜疝可先试行非手术治疗。若为绞窄性斜疝,则不论年龄均应紧急手术。手术目的是解除嵌顿,切除坏死的疝内容物和疝囊高位结扎。禁忌作疝修补术。为增加绞窄性斜疝的手术安全性,术前准备甚为重要。

腹股沟斜疝可以说它是一种不严重的疾病,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实严重与不严重,取决于患者的态度。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它就是不严重的。如果治疗一直拖延,得不到重视,最终引发了恶果,那它就是严重的。而患者能重视疾病的治疗固然是好的,但有时候过度紧张也会导致过度治疗,然后引发出与自己想象中相反的结果。

腹股沟斜疝健康指南
腹股沟斜疝一定要手术吗 腹股沟斜疝如何手术
  腹股沟斜疝不一定要手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要及时就医。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传统的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出现腹股沟斜疝的情况时,对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腹股沟腹壁没有发育完善,腹壁力量薄弱的原因,是不需要做手术的,会伴随着身体的生长,逐渐的消失,也是不需要接受任何特殊治疗的。但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一般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尤其对于成年人群。   腹股沟斜疝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腹腔内的肠管等内容物,从腹股沟比较薄弱的部位凸起引起,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异常隆起的现象,尤其在长期咳嗽、排尿困难、妊娠等情况时,会诱发病情的出现,需要注意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治疗,尽量避免情况的加重。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通常有传统的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需要完善检查后由医生建议后选择手术方式。   严格控制脂肪、糖分、胆固醇等物质摄入量,积极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利于活动过程中减轻腹压。手术后3个月应该避免体力劳动。...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鉴别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都是腹股沟疝中的常见类型,两者发病部位、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腹股沟直疝和斜疝鉴别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发病年龄、疝块形状、回纳与压痛、手术方式等。   1、发病部位:直疝发生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而斜疝则发生在腹股沟管内环处。   2、发病年龄:腹股沟直疝多见于老年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萎缩,强度减弱,容易发生直疝。而斜疝则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3、疝块形状:腹股沟直疝的疝块呈半圆形或锥形,基底较宽。而斜疝的疝块呈椭圆形或梨形,基底较窄,多进入阴囊。   4、回纳与压痛:腹股沟直疝的疝块回纳后,患者咳嗽时通常无明显的压痛感。而斜疝的疝块回纳后,患者咳嗽时会在腹股沟管区域感到明显的压痛。   5、手术方式: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手术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直疝通常采用腹股沟管后壁修补术,斜疝则采用腹股沟管前壁修补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疑似腹股沟疝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确诊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区别
  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区别是发病年龄不同、突出途径不同、疝块外形不同、压迫内环试验结果不同、与精索关系不同等。   1、发病年龄不同:腹股沟直疝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一般在60周岁以上。而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青少年,高发年龄为3~17周岁。   2、突出途径不同:腹股沟直疝经直疝三角突出,不会进入阴囊。而腹股沟斜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不同:腹股沟直疝呈半球形,底部较宽。腹股沟斜疝呈椭圆形或梨形,上部分呈现蒂柄状。   4、压迫内环试验结果不同:腹股沟直疝回纳后,会压住内环口,使腹压增高,此时疝块仍可突出。腹股沟斜疝回纳后,疝块不再突出。   5、与精索关系不同:腹股沟直疝的疝囊在精索的后内方。腹股沟斜疝的疝囊在精索的前方。   无论腹沟直疝和斜疝有什么区别,都需尽快治疗。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意外发生。平时保持充足休息时间,放松情绪,加强营养摄入。...
腹股沟斜疝合并鞘膜积液怎么办
  腹股沟斜疝合并鞘膜积液,可以通过卧床休息、适当运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卧床休息: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短时间内避免做重体力劳动,也要避免过量运动,不利于身体恢复。   2、适当运动: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促进毒素排出。   3、物理治疗:患者通过温水坐浴的方式改善,能够扩张局部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加速炎症消退。   4、药物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治疗,还可以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托考昔片等药物处理。   5、手术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腹腔镜疝修补术、鞘膜开窗术、鞘膜折叠术等方式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关注身体的变化。...
腹股沟斜疝西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腹股沟斜疝的西医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管壁修补术、疝修补术等。建议选择具体措施时,听从专业医生指导。   1、一般治疗:其属于轻微腹股沟斜疝常用西医疗法,主要通过棉线束带和绷带压迫内环,改善病情,治疗时需避免剧烈运动。   2、药物治疗:当腹股沟斜疝合并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青霉素V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治疗。   3、疝囊高位结扎术:当病情严重时,需进行手术。此手术需在疝囊颈部以上结扎,切除近端疝囊,远端疝囊可根据疝囊的大小进行切除或留在原位。术后可消灭残留的腹膜鞘突,恢复腹膜腔在腹股沟区域的正常状态。   4、腹股沟管壁修补术:是利用不同的邻近组织来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缺损,并封闭腹股沟管,封闭斜疝的突出通道,适用于腹壁薄弱者。   5、疝修补术:适用于腹股沟后壁、腹横筋膜较薄弱、内环扩大的斜疝。手术时需从内环到耻骨结节切开腹横筋膜,随后缝合内环边缘使之缩小,然后将下叶缝在上叶深面,再将上叶重叠与下叶浅面缝于腹股沟韧带。   当腹股沟斜疝疾病发生后,应根据病情选择西医疗法。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监测恢复程度。平时保持充足休息时间,维持稳定情绪。...
腹股沟斜疝应与哪些疾病区分
  腹股沟斜疝是应注意与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异位睾丸、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等疾病区分。   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表现为肿块有清楚的上界,不能在肿块周围触及实质感的睾丸,腹股沟疝的肿块则表现为上界不清,在肿块后方可触及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主要表现为晨起肿块消失,随着站立或走动,肿块会出现且会慢慢增大。透光试验为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其肿块主要局限于精索内,因此体积一般较小,牵拉睾丸时可看到肿块移动。   4、异位睾丸:异位睾丸一般体积小,位置固定,睾丸不能回纳进入腹腔,且患者阴囊内睾丸缺如,由此可明确异位睾丸的诊断。   5、腹股沟区肿大淋巴结:当腹股沟区淋巴结因炎症或发生肿瘤转移出现肿大时,可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不过肿块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位置固定,不能回纳消失。   腹股沟斜疝很易与以上几种疾病混淆,应注意加以区分。鉴别后要及时遵医嘱治疗。主要就是手术治疗,术后注意卧床休息,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以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