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6 09:24:31
肝血管瘤瘤体多较小,直径多在2~4cm,肿瘤多为暗红色或紫褐色,界线清楚,但无包膜。质地较软,其内充满血液,肿瘤中心往往可见灰白色纤维瘢痕,有时也以散在小块状分布于瘤体中。镜下可见瘤体为含血液的血管腔构成,血管壁厚薄可以不同,多由纤维细胞和胶元纤维组成。瘤体内常可见血栓形成、血栓机化。瘤旁肝组织常呈受压改变,肝窦常明显瘀血扩张,甚至与瘤体的血管腔相通。
肝血管瘤CT扫描均有特征性表现,平扫几乎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更清楚,且具有特征性的从病灶边缘开始呈结节样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心扩展,直至造影剂完全填充病灶,呈“慢显慢退”特征改变。这种特征表现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可靠重要依据,诊断符合率可达95%以上,本组病例均据此征象予以诊断。
肝脏血管瘤主要CT征象: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少见不规则型,边缘大多不清,平扫密度为低密度,以均匀多见,常有中心更低密度。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时扫描呈等密度充填,为快进慢出。肝血管瘤的平扫及增强表现极具特征性,这与其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本组平扫中病灶边界多模糊,这与肝周组织受压,肝血窦受压有关。本组中密度均匀者有39例,不均匀11例,这可能与其瘤体内存在瘢痕纤维或血栓形成有关,若增强时中心低密度始终不强化,则提示有血栓形成或血栓机化改变。由于血管瘤瘤体腔隙壁多很薄,造影剂进入较多,而腔壁内缺乏肌肉组织,造影剂停滞较久,且可以逐渐弥散。因此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造影剂延迟填充,最终可以表现为与肝实质等密度改变。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表现为CT增强不明显,或完全不强化。这是由于瘤体腔壁厚,腔隙过小,造影剂不易进入或进入较少。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部分强化与部分无明显强化的混合病灶,这与瘤体由厚壁与薄壁两种内型共同组成所致。
CT横断面解剖图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以准确定性,发现病灶,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数目及和周围脏器的关系。还可以测得病变内的CT衰减系数,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被认为是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①原发性肝癌:平扫为低密度病灶,增强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即动脉期早期强化,门脉期造影剂退出较快。往往在病灶周围可见一低密度假包膜影。这与血管瘤较容易鉴别,但有时原发性肝癌表现可以不典型,早期可以明显强化,但门脉期退出不明显,此时与血管瘤往往不易鉴别,若增强时见强化病灶超出原平扫低密度灶范围,则可以考虑为血管瘤,这与其病理机制相关,即前面所提到的瘤周肝组织中扩大的血窦与瘤体管腔相同有关,当快速注射造影剂后,腔隙内的造影剂充填与瘤体周围的团片状强化同步。而这在原发性肝癌中从未见到。②单发转移瘤:转移瘤多为乏血供,增强常无明显强化,少数病例为富血供者,但由于其多数为门脉供血,因此动脉期很少见强化改变,门脉期常表现为周边强化,中心不强化,即“牛眼征”。此点可以与血管瘤鉴别。但若血管瘤中心有血栓形成或机化时,门脉期中心可以一直保持低信号,此时就需要仔细分析其他征象以兹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