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2013-05-07 11:53:30

李卉 副主任医师 长治市中医医院

钩虫病是一种能够寄生在人体十二指肠的一种寄生虫种类,对人体危害比较大,能够造成多方面的疾病。

(一)发病原因

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包括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及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简称美洲钩虫)两种,常寄生于狗,猫等的锡兰钩虫(A.ceylonicum),犬钩虫(A.caninum),马来钩虫(A.malayanum)偶亦可在人肠发育为成虫,而巴西钩虫(A.braziliense)仅感染期幼虫能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匍行疹,不发育为成虫。

钩虫成虫长约1cm,大小因虫种而异,雌虫较粗长,雄虫较细短,尾部扩展成伞形,称交合伞,活时呈半透明米黄色或淡红色,死后呈灰白色或砖灰色,两种钩虫成虫的区别要点见表1。

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58μm×36μm,卵壳很薄,在新鲜粪便中虫卵常已发育至2~8个细胞,各种钩虫的虫卵大体相似,不易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杆状蚴形态相似,但两者的丝状蚴有明显差别,还可利用PCR方法,扩增虫卵DNA,再以限制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测定,以此鉴别两类钩虫。

钩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任何中间宿主,成虫寄生空肠,少数见于十二指肠与回肠上中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荫蔽,疏松土壤中,于24h内可发育为杆状蚴,破卵而出,以泥土中的细菌及有机物为食,需蜕皮2次,经5~7天发育为丝状蚴,若气温低于13℃,虫卵不会发育,丝状蚴是钩虫的感染期,体表有鞘,对外界的抵抗力甚强,可在土壤中生存数周,它具有向温性,当接触人体皮肤或黏膜时,可在5~10min内侵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行至会厌部,随人的吞咽活动,经胃进入小肠;第3次蜕皮,并形成口腔,经3~4周,再蜕皮1次后,发育为成虫,雌虫经交配后产卵,自幼虫侵入皮肤,至发育成熟产卵的时间,可有很大差异,一般为50天,但十二指肠钩虫则偶可长达6~8个月,成虫约可活5~7年,但多数于1~2年内被排出体外。

通过发病原因可以知道钩虫容易寄生在猫以及狗的体内,所以养这类宠物的时候要注意清洁卫生,以防通过宠物进入人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