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15:05:23
一、概述
1.定义:
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CIMF),是以巨核细胞和髓系细胞增殖、骨髓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和髓外造血为特征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又称原因不明性髓样化生、伴髓样化生的骨髓硬化、慢性粒细胞-巨核细胞性骨髓增生、特发性骨髓纤维化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CMPD)范畴。
2.病因:CIMF的病因不明,有的文献报道部分病例与暴露在苯与离子射线有关,目前还没有家族性的CIMF的病例报道。
3.发病机制:
CIMF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有些研究表明CIMF是一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骨髓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与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 Mk)共同参与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的形成与发展。
Manoharan认为正常存在于Mkα-颗粒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β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ECGF)、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calmodulin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等促使成纤维细胞增殖而形成骨髓纤维化,但这些因子释放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Schmitt认为正常骨髓中的成熟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前必须快速通过Mk的分界膜系统,而在CIMF中PMN似乎被陷入Mk的分界膜系统,这种假扣押(sequestration)导致PMN的凋亡和破坏,PMN在Mk内过多病理共生现象(emperipolesis)或相互作用引起Mk内P-选择素的异常分布从而引起Mk细胞贮存器破坏及α-颗粒内容物如PDGF和β-TGF释放入骨髓微环境引起成纤维细胞激活而产生MF。
4.发病率:CIMF确切的发病率目前还不清楚,估计每年的发病率为0.5-1.5/100000。各年龄均可发病,但更多见于七十岁左右的老年人。男女发病率几乎均等,儿童的发病率很低。
二、CIMF的临床表现
大约有30%的病人在初诊时没有病状而是因常规体检时发现脾大或者血常规计数发现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疲乏,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盗汗,低热,和出血,以及高尿酸血症导致的痛风性关节炎和肾结石。髓外造血可累及肝、脾等任何部位。70%~90%伴脾脏肿大,50%伴肝脏肿大。
三、CIMF的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1.血细胞形态学异常
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出现于90%以上的病例,以中幼及晚幼粒、红细胞为主。半数病例可出现原始、早幼粒细胞及红细胞。外周血出现异形的泪滴样红细胞是CIMF(纤维化期)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的血象。血片中还可见巨大畸形的血小板,伴异常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