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术后伤口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22-12-29 09:14:11

纪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很多骨髓炎病患者在治疗身上疾病的时候选择了西医手术来进行医治,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手术过后身体上竟然出现了伤口不愈合的‘悲惨’状况,面对这一现象让很多已经选用手术的骨髓炎病患者措手不及。面对身体上手术后形成的不愈合的伤口,大多数的患者都不知道这伤口是怎么形成的,那么,骨髓炎术后伤口不愈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可能涉及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对照找出原因: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特别对于肥胖病人,这种原因十分常见。

(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 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

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

(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

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

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一种情况,同样也成为骨髓炎疾病在手术治疗之后身体上出现伤口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广大骨髓炎病患者谨慎选择骨髓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