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2 08:58:02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可能会伴随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来说,人体正常血压范围为120-140/60-90mmHg,当大于或者等于140/90mmHg则为高血压。
1998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大会明确了诊断高血压的新标准,把高血压的诊断定义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既往有高血压史,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现血压虽未达到上述水平,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不同年龄阶段,高血压标准也不同:新生儿血压< 90/ 60 mmHg,婴幼儿血压<100/60mmHg,学龄前儿童血压< 11 0/ 7 0mmHg,而学龄前儿童血压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探究人体血压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发育时所伴随的身高增长,因为心脏每次射血都必须克服身高所致的血液重力的影响。
关于高血压的检查有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两种方式。在体格检查中,首先要正确测量血压,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因此应在至少3次的非同日静息状态下测得血压升高时才能诊断为高血压。其次进行全面的心肺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还有病人的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以及测量体重指数、臀围和腰围。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和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的不断探索,也在逐渐调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提出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度不同应有不同的适宜的血压水平。所以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身得具体实际情况,在医生得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