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13:04:01
四十岁之后,人体骨骼的钙含量快速流失,骨头变的越来越脆弱,骨质就会开始疏松,容易出现骨折等问题。现在很多人都没有上了年纪注意补钙,保护骨骼健康的意识,因此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还是非常多的。那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怎么样的呢?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症最直接最主要是诊断标准就是骨头密度值的测量,也就是检测一下骨头中矿含量的多少。通过和正常骨质的骨头密度标准进行比较来划分骨骼的健康程度。比正常标准多或者少一个单位的密度值属于正常范围;如果低于成年人正常标准一个单位的密度值以上,但是不超过二点五个单位的,属于骨质流失;低于标准超过二点五个单位密度值的属于骨质疏松;如果低于标准并且经常容易骨折的就属于重度骨质疏松,需要马上进行就医治疗。
在诊断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很多时候一些疾病也会引起骨头密度值的降低,比如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继发性的骨髓肿瘤,骨头营养不良,血液病,骨头发育不全等等,在检测骨头密度的时候一定要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否则就不能正确的判断是否是骨质疏松症。
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时候还会结合患者的自诉,像平时出现的腰酸背痛,脊柱两侧扩散性的疼痛,不能正常的直立,行走,跑步,呼吸以及运动功能开始减弱等等都是用来诊断骨质疏松是否严重的依据。
现代人饮食结构复杂,运动锻炼也没时间,经常熬夜休息太少,这就导致了人的机体不能很好修复,骨头中钙含量也容易流失,特别是到了中年后,身体体质大不如前,骨骼健康就更加变差了。如果不注意加强补钙,摄取钙质含量多的食物,就会影响到骨骼,导致骨质疏松随之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