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如何介入治疗

2022-12-26 09:35:01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可去医院选择手术,当血管瘤不断扩展,会压迫血管和组织,可能会出现血管分裂问题,有大出血的表现。因此,前期通过手术治疗非常重要,预防疾病加重后再进行手术,毕竟疾病有一定的致癌机会。那么,如何选择手术,一般建议考虑介入治疗,下面了解一下。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可通过介入方法治疗,特别是通过经股动脉穿刺治疗,将细导管刺进肝脏的相应病变,并将药物注射到血管瘤的血窦中,之后血管瘤缓慢缩短并变得纤维化。因为血管瘤的血液供应缺少,少量患者需要在B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部分穿刺术,将1-2次推注药物直接注射到肿瘤中,具有副作用少的特点。

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率为7.3%,占良性肝肿瘤的84%。大部分情况下,前期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中发现,但肿瘤较大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腹痛、腹胀、胃肠压迫,由于这种疾病有恶性转化,患者们需要积极接受治疗。毕竟巨大的肝血管瘤不只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导致自发性或外伤性分裂出血,这时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也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血管途径,即经股动脉穿刺方法,在选择进入肝动脉约1.5mm的导管后,而且在弄清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后,肿瘤血管会栓塞,使肿瘤供血缺少,异常血管网阻塞,逐渐萎缩。一般具有治疗效果保险、疼痛小、恢复快,10小时后行走的特点。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方位和生长速度等,对于直径小于5cm且无任何临床症状且肝实质生长的血管瘤患者,无需特别治疗。如果直径大于5cm或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周围器官受压症状,肿瘤扩展对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肿瘤分裂,危及生命安全,患者们一定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