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真的有这么难治吗?还要刺络拔罐!

2017-08-31 17:18:48

张树昆 主任医师 曲靖市中医医院

中医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为湿热痹阻,热毒壅盛,不通则痛。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中医认为痛风急性发作当以祛邪为先,以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泄浊为主,佐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联合患处刺络拔罐,使邪有出路,临床收效颇佳。常用方药以四妙散为主方,伍用凉血解毒、活血通络之品,临床应用,收效显著。

患某,45岁,公司职员,2016年2月来诊。患者平素嗜酒,1年前出现右足第一跖趾关节肿痛,无外伤史,1年来每因饮酒、受凉后反复发作,红肿明显,疼痛如灼,夜间尤甚,痛不能寐,未规范治疗,自服消炎止痛药后于1 周内疼痛好转。昨晚夜宵饮啤酒五瓶,夜间突发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如虎咬,痛不可触,活动受限,伴有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未解。查体:神清,痛苦貌,体型偏胖,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明显,触痛明显,肤温较健侧升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79%,超敏C 反应蛋白19.6mg/L,血清尿酸615 μmol/L,血肌酐、尿素氮无殊;右足X线拍片检查示右足第一跖趾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质破坏。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辨证为湿热蕴结、痰浊瘀阻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方选四妙散加味。

组方:苍术10 g,黄柏10 g,牛膝15 g,薏苡仁30 g,山慈菇10 g,泽泻10 g,土茯苓15 g,萆薢10 g,石膏40 g,广地龙15 g,木瓜10g,忍冬藤20 g,7 剂,1剂/d,水煎分2 次服。再于患处刺络拔罐,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周围0.5cm 范围内,每次局部留罐5min,出血以3~5 ml 为宜。7 剂后,患者疼痛消失,续服健脾利湿中药14 剂后,复查血常规、血尿酸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曾发作。

按:痛风急性发作因湿热为患,故重用清热解毒之品,使湿去热清毒解,辅以活血化瘀通络,则经脉流通,血脉周流,湿热、邪毒无所依附;佐以虫类药搜剔络道而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泄浊、活血通络止痛之功,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

四妙散本有清热利湿之功,主治湿热下注之证。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善治下部湿热,随症配伍薏苡仁、苍术健脾利湿,清热利湿;土茯苓、萆薢、山慈菇降泄浊毒,泽泻利小便,清湿热,使毒邪湿浊从前阴而出;防风解表祛风,胜湿止痉,取“风能胜湿”之意;川芎理气止痛,取其治湿理气,使气行则湿行,湿行则热无所存之意;地龙活血通络;牛膝兼有活血祛湿通络及引药下行之功,使湿热之邪有出路。

刺络法在临床上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拔罐法能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从而达到了消肿止痛之目的。刺络拔罐、中药内服相互促进,既能泻热除湿,又能通经活络、祛瘀止痛,使局部浊邪得泻,故症状改善加快,充分体现了中医“内外结合、标本兼顾”的治疗理念。

寒痹健康指南
寒阻经络与寒痹的区别有哪些
众所周知,寒阻经络和寒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寒阻经络主要是因为寒凝血瘀和经脉阻滞,导致气血不通畅导致的疾病。寒痹是指寒气和邪气偏重的一种痹证,需要到中医科检查出病因,通过中药调理治疗。平时在生活中多休息,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力等。...
风湿寒痹是怎么引起的 认识风湿寒痹的四个病因
风湿寒痹在生活中很常见,中医认为这种疾病主要是感染风湿寒邪所引起的,居外环境阴冷潮湿、不注意关节保暖、长期在野外工作、夏天贪凉吹空调等都是风湿寒痹症的主要诱因,要预防这种疾病的发生,平时就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
风寒痹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风寒痹阻主要表现为腰、腿、远身体端的冷痛重着、扭转不利,与寒凉、潮湿的环境变化息息相关。治疗时可以采用中药内服与中药外用、药物罐拔罐、针灸穴位、运动锻炼等方法。由于风寒痹阻证病程绵长,建议大家从日常调理着手,注意饮食、多加锻炼,减轻疾病的痛苦。...
寒痹和湿痹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患有寒痹或湿痹等疾病,但是他们经常把这两种疾病混为一谈。其实,虽然寒痹和湿痹都是风湿类疾病,但是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寒痹和湿痹的区别体现在诸多方面,当人们深入地了解寒痹和湿痹后,就能轻易地将它们辨别出来。...
风寒痹症如何治疗
风寒痹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这种病变是指风寒邪气导致的经络不通的病变,临床患者发病较为缓慢,只有在病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治疗风寒痹症的方法有三种,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
风寒痹症的调养方法有哪些
风寒痹症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病症,患者主要表现是关节肿胀疼痛,而且受寒的时候症状会加重,在治疗的同时患者也要注意日常的调养,首先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寒着凉,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祛风散寒、疏通血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