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2022-08-23 06:27:00

李瑞婷 副主任医师 双塔韩玉民中医诊所

很多人只是做艾灸保健,每次灸一个穴而已,所以顺序的事项从来没放在心上,也不觉得重要。但是,当你艾灸穴位较多时,那么艾灸穴位的顺序就必须要重视起来,如果艾灸顺序不当,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全身艾灸的顺序是什么?

古人经验一:多灸背部,少灸胸膈。

一般来说头部、面部、胸膈以上的部位不宜多灸,而背部、下肢等肉厚部位则多灸无妨,尤其是背部腧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背部有很多重要的腧穴,如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气海俞穴、关元俞穴、三焦俞穴等,常灸大肠俞能够行气导滞、清肠排便;常灸关元俞穴可调经气,控精关等。这些穴位与五脏六腑一一对应,所以多灸背部可祛病缓疾、延年益寿。

古人经验二:先阳后阴,先左后右

古代著作中关于艾灸的顺序都有详细的论述,被后人誉为“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中就清楚记载: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的原则。

中国古代先民多以农耕为作,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四肢;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古人经验三:文火为补,武火为泻

明朝杨继洲《针灸大成》的记载,凡火力由小到大,不需要吹灭而使其慢慢燃尽者为补法,能起到温阳补虚的作用;如果将火吹旺使病人有烫的感觉,则为泻法,能起到驱寒散结的作用。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文火为补,武火为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