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端粒是什么呢?

2018-01-28 22:27:43

华正辉 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二医院

染色体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的末端部分,这一特殊结构区域对于线型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染色体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具有的特殊结构。

基本功能

端粒的功能为: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

组织培养的细胞证明,端粒在决定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经过多代培养的老化细胞端粒变短,染色体也变得不稳定。

科学家们在寻找导致细胞死亡的基因时,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有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就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因此,端粒被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

科学家由此又开始研究精子和癌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是如何长时间不被缩短的原因。1984年,分子生物学家在对单细胞生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了一种能维持端粒长度的端粒酶,并揭示了它在人体内的奇特作用:除了人类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外,端粒酶几乎对其他所有细胞不起作用,但它却能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使其无限制扩增。

其他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也在被不断地发现,它们的工作原理与端粒相似。科学家们不但希望能找到人体内所有的生命时钟,更希望找到拨慢时钟的方法。

端粒假说认为:人类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缺失将导致端粒缩短,这种缩短使得端粒最终成为不能被细胞识别的末端.但这并不是说端粒不存在了,而是说端粒缩短到了一个"关键长度",端粒一旦短于此长度,就很有可能导致染色体双链的断裂,并激活细胞自身的检验系统,从而使细胞进入M1期(死亡阶段1),随着端粒的进一步丢失,将会发生染色体重排。双着丝粒染色体和非整倍体染色体形成,这将导致进一步的危机产生,进入M2(死亡阶段2)。

如果细胞要维持正常分裂,就必须阻止端粒的进一步丢失,激活端粒酶,细胞才能进行正常染色体复制,对于那些无法激活端粒酶的细胞只能进入细胞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