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定孕妇抑制宫缩

2017-08-17 09:42:43

华正辉 主任医师 朝阳市第二医院

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缺氧、酸中毒所致的症候群。是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因缺氧造成的永久性神经性后遗症,因此除了开展围产期保健工作外,如何及早防治胎儿窘迫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致病率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产科收住了915例产妇,年龄20到38岁,平均27岁,孕期37-41周。其中有262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是28.6%。其中剖腹产分娩为182例,侧切平产60例,顺产12例,8例产钳助产。分别占发生69.5%、23.0%、4.6%、3.0%。

1.2 新生儿复苏情况 262例新生儿均采取阿氏评分法评分,出生1min评8-10分,5min评9-10分共230例,占87.8%。送母婴同室。出生1min评4-7分,共26例,占10%,其中有20例5min评8-10分送母婴同室,6例评6-7分送新生儿科治疗后痊愈出院。出生1min评1-4分6例占2.2%,其中5min有3例评8分,2例评6-7分,1例死亡,5例送新生儿科治疗后痊愈出院。新生儿成活率98.9%。

2 病因

2.1 胎盘、脐带血液循环受阻血流减少,使胎儿供氧量不足引起急性胎儿宫内窘迫。

2.2 胎盘功能不全、异常,使胎儿发育和生存所需的气体及物质交换功能障碍引起胎儿慢性宫内窘迫。

2.3 孕妇合并非产科疾病 如妊娠合并贫血、心脏病、肺病、糖尿病、ICP等,虽然胎盘功能健全,但由于母体血液氧气含量或血容量不足以及母体代谢功能紊乱,使子宫胎盘携带氧气能力受限或者胎儿代谢异常而引起胎儿慢性宫内窘迫。

2.4 胎儿病变 感染、畸形、母婴血型不合以及产妇使用了杜冷丁、安定等药物,抑制胎儿呼吸中枢,使得胎儿发生慢性宫内窘迫。

2.5 不正确的产程处理也可导致胎儿急性宫内窘迫

2.6 产妇过度紧张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 产妇的机体内儿茶酚胺增加,周围血管及胎盘血管收缩,胎盘胎儿血液流量下降,

3 临床表现

3.1 胎心率的改变 早期代偿性加快,在宫缩间隙胎心率160-180次/min,心音高亢响亮,以后减慢到100-120次/min,心音低沉微弱且没有规律。

3.2 胎动变化 早期表现为胎动频繁,缺氧持续,胎动次数逐渐减少,早中晚各数1h之和小于20次,每小时小于3次。

3.3 羊水浑浊 产前和产时头位分娩,破膜后羊水中混有胎粪,根据羊水被胎粪污染的颜色和粘稠度分为Ⅰ度(淡黄绿色、半透明),Ⅱ度(黄绿或者深绿,浑浊),Ⅲ度(棕黄、褐绿,粘稠糊状,量少)。

4 预防和处理

4.1 做好心理护理和分娩知识的宣传,使产妇认识到正常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放松紧张情绪,临产过程中正确给予指导,耐心作好解释工作及精神上的安慰,体贴关心临产妇可能转移情绪,并通过和蔼的语言,良好的服务使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信赖感消除不良的心理,使其充满信心与希望,使产妇轻松顺利分娩。

4.2 加强胎膜早破的处理 严密观察胎心和羊水的性质,应做到卧床休息,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破膜超过12h,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宫内感染。

4.3 加强催产素和米索引产的观察 如宫缩过频过强,应停止催产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宫缩抑制剂,如静脉缓慢滴注10%葡萄糖500ml+25%硫酸镁4g,口服舒喘灵或心痛定。

4.4 体位改变 孕妇以左侧位为主,既能改变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又能减少子宫收缩的频度,纠正胎儿的不良环境。如怀疑脐带受压,可向不受压的一侧侧卧。

4.5 氧气吸入 因鼻导管几样給氧气达不到胎儿组织氧分压的要求,高浓度纯氧可使阴道分娩的胎儿脐带静脉血中血氧含量增加近30%,剖宫产增加77%。因此第一产程应采取间断面罩给高浓度氧,第二产程因孕妇屏气采取持续给氧,至胎心音恢复正常,防止持续给氧导致脐带血管痉挛,反而使胎儿缺氧加重。

4.6 药物改善缺氧状态 葡萄糖+维生素C的应用,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脉滴注后能够迅速增多胎儿组织内(主要是心肌和脑组织)糖的储备,提高组织对氧气的利用,增加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另外维生素C还可以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和脆性,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4.7 严密观察产程,注意胎心音的变化,同时要注意宫缩的强度和羊水的性质 如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表现,经过处理没有改善着应尽早结束分娩,行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缩短胎儿宫内缺氧的时间,有利于新生儿的复苏。

4.8 在分娩分过程中无论是剖宫产或阴道助产都要处理好新生儿第一口呼吸,吸净鼻、咽喉及气管内的羊水和胎粪,同时应吸净胃内内容物,以免发生反流性吸入。

4.9 做好新生儿复苏抢救器械和药物的准备工作,及时有效的新生儿复苏,能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残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