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3-07-18 15:25:54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一)发病原因

分为两大类:

1.原发性刺激 该类物质无个体选择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且无潜伏期,是通过非免疫机制而直接损害皮肤。当去除刺激物后炎症反应能很快消失。如强酸强碱,任何人接触一定浓度、一定时间,于接触部位均会出现急性皮炎。另一种为长期接触的刺激弱的物质,如肥皂、洗衣粉、汽油、机油等,多为较长时间内反复接触所致。这和原发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物理状态、个体因素如皮肤多汗、皮脂多、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等及环境因素有关。

2.变态反应 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是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当初次接触变应原后不立即发病,经过4~20天(平均7~8天)潜伏期,使机体先致敏,再次接触变应原后在12~48h左右即发生皮炎。

(二)发病机制

1.具有原发刺激引发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是通过非免疫机制而直接损害皮肤。

2.发生的过程 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1)致敏阶段:是从最初接触抗原到淋巴细胞识别并与之发生反应的过程。大多数变应原是低分子量(<500~1000)的简单化学物质,称为半抗原,只具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活性。当与皮肤中的大分子物质即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半抗原-载体蛋白结合物后成为完全抗原,方具有免疫活性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这些载体蛋白是表皮细胞的膜蛋白,很可能是抗原递呈细胞(目前确定的有朗汉斯细胞、巨噬细胞,皮肤内待定细胞、淋巴结、胸腺、脾内的树枝状细胞等)上的免疫反应原Ia或HLA-DR。形成的全抗原被抗原递呈细胞主要是朗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呈现在细胞膜表面,然后向真皮及淋巴结移动,经淋巴管到达皮肤淋巴结副皮质T细胞区,携带抗原信息的LC必须把抗原信息递呈给CD4 细胞即Th细胞(T辅助细胞),这类细胞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接触性抗原及MHCⅡ类抗原(Ia/HLA-DR)的特殊受体。接受抗原信息的Th在LC所分泌的IL-1的作用下激活,细胞增大,胞质丰富,核增大,免疫母细胞化,合成和分泌IL-2,而又使另一些活化的Th表达IL-2受体,当Th与IL-2结合就达到充分活化。Th开始迅速增殖,产生T效应细胞及记忆细胞,前者通过输出淋巴系统至血循环及皮肤内,后者在淋巴结内或其他器官内久存。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结的这种输出功能在产生接触致敏中有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于接触二硝基苯胺48h后,切除其淋巴结就能抑制致敏,于5天后切除则无抑制作用。T效应细胞循环至全身形成全身致敏状态。实验证实接触致敏传出途径包括血管,而传入途径需局部完整的淋巴管回流。此期约需5~7天。

(2)效应阶段:亦称激发阶段或反应期、传出期。

在机体已被致敏后,如皮肤上有抗原持续存在或有同样抗原再次接触经过上述感应、致敏的相同过程,形成半抗原-载体蛋白结合物,被表皮的朗汉斯细胞经过识别抗原,加工、处理,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效应细胞,并与之结合发生反应。与抗原发生反应的T淋巴细胞产生许多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活化,并通过LFA1/1CAM1、CD2/LFA3、ELAM1等黏附因子的作用,不断吸引血循环中的T效应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移动至局部,在IFNr、TNF等细胞因子的参与下发生以海绵形成、单核细胞侵入为特征的炎症反应。此期只需7~8h,18~24h内达高峰。朗汉斯细胞在发生变态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其作用为半抗原进入皮肤即与朗汉斯细胞结合并被递呈,负荷有抗原的朗汉斯细胞进入皮肤开始T细胞致敏。抗原的加工和递呈称为细胞介导免疫的传入期,其发生的部位是在中央即淋巴结还是在外周即皮肤目前尚不清楚,仍有争议。淋巴因子在诱导和激发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淋巴因子是由淋巴或非淋巴细胞产生,在本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由抗原活化T细胞过程中TH细胞局限性,接触物如为气体、粉尘则可呈弥漫性发生。轻者局部呈红斑,境界清楚,重者肿胀,在红斑基础上发生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若为强酸、强碱或其他强烈化学物质等原发性刺激物常可引起坏死或溃疡。皮炎发生于眼睑、包皮、阴囊等皮肤组织疏松部位,则皮肤水肿异常显著。

3.皮损一般仅局限于接触部位,以露出部位为多,境界边缘清楚,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将接触物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发病者,甚至因机体处在高度敏感状态而泛发全身。自觉灼痒,重者感疼痛,少数患者尤其是皮疹泛发全身者有时可引起全身反应,如畏寒、发热、恶心、头痛等。

4.去除原因和恰当处理后,通常数天或十余天后即可痊愈。但由于搔抓或处理不当、感染或刺激物未能及时除去,致使病程迁延变为慢性皮炎,类似慢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健康指南
接触性皮炎属于哪一类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通常属于Ⅳ类超敏反应,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检查和治疗。   超敏反应指的是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如果身体受到刺激,可能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和组织受到损伤。超敏反应通常分为四类,如果患者确诊为接触性皮炎,皮肤表面受到刺激后,身体内的T细胞成为杀伤细胞,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表面丘疹、红斑、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会伴随局部糜烂、渗出、结痂等症状,是Ⅳ类超敏反应。   患者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身体的损伤。   病情发作期间不可以盲目抓挠皮肤,及时到医院治疗。...
接触性皮炎好的过程中会掉皮吗
  接触性皮炎好的过程中如果皮肤过度干燥,有可能会掉皮,如果能够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皮肤干燥,通常不会掉皮。   接触性皮炎可能是接触化妆品、油漆以及染发剂等化学物质引起的,会导致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密集丘疹,并伴有瘙痒。接触性皮炎在恢复期间皮肤的新陈代谢比较快,会有老化的角质层脱落,并且还有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的情况,所以会导致皮肤出现掉皮。如果在恢复期间能够做好护理措施,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或者涂抹一些润肤霜,能够保持皮肤湿润,预防皮肤干燥,因此不会出现掉皮的情况。   接触性皮炎通常可以配合医生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炎症消退,从而缓解症状。...
接触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区别
  接触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可能有病因、发病机制、症状、治疗方法、预后等不同的区别。   1、病因: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直接接触到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而引起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使用外用类固醇药物治疗后。   2、发病机制: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因为长期使用外用激素药物抑制了皮肤的免疫功能。   3、症状:接触性皮炎常表现为出现在接触到致敏物质的部位。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皮炎。   4、疗法:对于接触性皮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氯雷他定分散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药物,能促进好转。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胶囊、转移因子胶囊等药物,有助于环节病。   5、预后:接触性皮炎通常在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后会有明显的好转。但激素依赖性皮炎停药后可能会出现反跳现象,症状复发且较难治疗。   如果疑似患有相关症状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贴膏药后接触性皮炎能接触空气吗
贴膏药后接触性皮炎能接触空气,但也要斟酌情况。 贴膏药后,如果皮肤出现接触性皮炎,虽然说这种皮炎是可以接触到空气的。如果明确知道对某种物质过敏,应避免再次接触。同时,如果对膏药中的成分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贴膏药后出现接触性皮炎时,最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如出现水疱、渗液、糜烂等,应立即停止贴膏药,并尽快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或类固醇药物来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瘙痒。 贴膏药后出现接触性皮炎能够与空气接触,可是处理过程得要仔细,保护措施也要全面。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试述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机理如何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炎症反应,通常由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引起。   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致敏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激发阶段。   在接触性皮炎的致敏阶段,免疫系统会对过敏原进行识别和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化学物质,导致皮肤炎症。   需注意看,接触性皮炎是一种由皮肤接触过敏原引起的炎症反应。了解接触性皮炎的发生机理可以帮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接触性皮炎后会引起色素沉着吗
  接触性皮炎后治疗及时,可能不会引起色素沉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诱发色素沉着,需要密切关注皮肤的变化情况。   患者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多考虑是皮肤黏膜接触外源性物质引起的,皮肤黏膜可能会产生变态性反应。患者确诊为接触性皮炎,可能会出现皮肤水肿、红斑等症状,需要及时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氯雷他定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治疗。若是治疗比较及时,皮肤的刺激程度可能不会持续加重,通常不会引起色素沉着。   若是接触性皮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局部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等症状,此时对皮肤黏膜的刺激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的情况。若是病情发作阶段没有做好皮肤防晒工作,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照射,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更加严重。   患者需要注意皮肤护理工作,平时可以适当湿敷,起到舒缓皮肤的作用。如果色素沉着症状加重,要及时就诊。...
接触性皮炎用药方案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抗过敏的药物,药物属于同类药物中发挥抗过敏作用时间很...
999皮炎平软膏
属于大众熟知的一种糖皮质激素类的软膏,治疗的效果较为肯定,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