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16:45:11
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认为因链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多见于回肠末端。淋巴结呈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肠系膜有丰富的淋巴分布,淋巴管源于肠黏膜毛细血管丛或小肠绒毛中的中心乳糜管,与肠系膜静脉同行,引流到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或主动脉旁淋巴结,然后经乳糜池、胸导管而进入血循环。病毒或细菌感染波及肠系膜淋巴结时,可产生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
1. 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约22%的病儿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进食后再次出现疼痛可呕吐食物。查体见面部潮红,口唇苍白,咽部充血,腹部压痛多由右下至左上呈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3. 年龄较小患儿在临床上出现与阑尾炎相似的症状,但病情较轻,而无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
若病史比较典型,腹部压痛范围广泛,没有腹肌紧张,可先行非手术治疗,静脉滴注抗生素。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加重又难以与阑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鉴别时,仍宜剖腹探查,并将阑尾切除。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类。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应手术治疗,应予抗感染治疗。治疗方法 采用保守疗法,按氨苄青霉素0.1g/(kg?d)加0.9%生理盐水,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甲硝唑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发热腹痛较重的病人加用地塞米松5mg/次,地塞米松用药不超过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