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

2013-04-15 15:01:35

程毅 主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缓 关节疼痛感,恢复、改善关节功能,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这两种主要治疗方法,一般治疗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意念的治疗,而药物治疗体现在外来药物的强加,用药性的挥发作用来缓解病情,尽管这两者有着区别,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很大帮助。

(一)一般治疗

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对该病引发的因素有大体上了解,是一种人为的自我调节的治疗方法,通过适当的休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等对于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药物治疗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s):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活性达到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它具有抗炎、止痛、退热及减轻关节肿胀的作用,是临床最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非甾类抗炎药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很大作用,但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和肾功能损害以及可能增加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非甾类抗炎药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非甾类抗炎药的剂量、剂型和种类的个体化;

②尽可能用最低有效量、短疗程;

③一般先选用一种非甾类抗炎药。应用数日至1周无明显疗效时应加到足量。如仍然无效则再换用另一种制剂,避免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非甾类抗炎药;

④对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或其他非甾类抗炎药加质子泵抑制剂;

⑤老年人可选用半衰期短或较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

⑥心血管高危人群应谨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如需使用,可选择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类非甾类抗炎药;

⑦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2.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该类药物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这些药物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包括如下几种。

(1)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效,每周给药1次。必要时可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用。常用剂量为7.5~20 mg/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腔炎、腹泻、脱发、皮疹及肝损害,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偶见肺间质病变。服药期间应适当补充叶酸,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2)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剂量为10~20 mg/d,口服。主要用于病情重及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高血压、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白细胞下降等。因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

(3)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g,SASP):可单用于病程较短及轻症类风湿关节炎,或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联合治疗病程较长和中度及重症患者。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可每次口服250~500 mg开始,每日3次,之后渐增至750 mg,每日3次。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 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增高,偶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磺胺过敏者慎用。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常规和肝功能、肾功能。

(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可单用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对于重症或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与其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合用。该药起效缓慢,服用后2~3个月见效。用法为羟氯喹200mg,每天2次。用药前和治疗期间应每年检查1次眼底,以监测该药可能导致的视网膜损害。

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强调早期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病情较重、有多关节受累、伴有关节外表现或早期出现关节破坏等预后不良因素者应考虑2种或2种以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的联合应用。主要联合用药方法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及柳氮磺吡啶中任意2种或3种联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法。

3.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减少骨破坏,减少激素的用量和骨质疏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IL)-l和IL-6拮抗剂、抗CD20单抗以及T细胞共刺激信号抑制剂等。

(1)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该类制剂主要包括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与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相比,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的主要特点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坏的作用明显、患者总体耐受性好。这类制剂可有注射部位反应或输液反应,可能有增加感染和肿瘤的风险,偶有药物诱导的狼疮样综合征以及脱髓鞘病变等。用药前应进行结核筛查,除外活动性感染和肿瘤。

(2)白介素-6拮抗剂(tocilizumab):主要用于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感染、胃肠道症状、皮疹和头痛等。

(3)白介素-1拮抗剂:阿那白滞素(anakinra)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IL-1拮抗剂。其主要不良反应是与剂量相关的注射部位反应及可能增加感染概率等。

(4)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主要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疗效欠佳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液反应,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可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度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皮疹、瘙痒、发热、恶心、关节痛等,可能增加感染概率。

(5)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阿巴西普(abatacept)用于治疗病情较重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可能增加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

4.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改善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伴有心、肺或神经系统等受累的患者,可给予短效激素,其剂量依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针对关节病变,如需使用,通常为小剂量激素(泼尼松≤7.5mg/d)仅适用于少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激素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伴有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

②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桥梁”治疗。

③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④伴局部激素治疗指征(如关节腔内注射)。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是小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必须同时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关节腔注射激素有利于减轻关节炎症状,但过频的关节腔穿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可发生类固醇晶体性关节炎。

5. 植物药制剂

(1)雷公藤: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一般给予雷公藤多苷30~60 mg/d,分3次饭后服用。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

(2)白芍总苷:常用剂量为600mg,每日2~3次。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痛、腹泻、纳差等。

6.外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积极内科正规治疗下,病情还未能得到缓解,为了早点康复,纠正关节畸形,改善生活质量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外科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通过药物治疗让病情得以缓解,常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

7. 其他治疗:对于少数经规范用药疗效欠佳,当出现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的情况则可考虑免疫净化,如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等治疗。但临床上应强调严格掌握适应证以及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等治疗原则。

无论是以上所说的一般治疗或是药物治疗,都起着一定程度上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其中注意的,药物治疗还得根据个人对药性的承受能力,譬如是否对某一种药物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因此,只有当我们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之后,根据这一病情的轻重,才能对症下药,避免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类风湿健康指南
类风湿关节炎能用氨糖吗
  氨糖一般指氨基葡萄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常能用氨基葡萄糖,需要遵医嘱安全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免疫异常疾病,氨基葡萄糖是一种调节骨代谢的药物,能为软骨补充必须的营养元素,防止软骨变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由于本身炎症存在,也可以加速软骨的破坏,出现骨质增生。对于合并骨质增生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氨基葡萄糖。但氨基葡萄糖没有抗炎、抗风湿的效果,对于类风湿关节作用不大。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做好护理工作,尤其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还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潮湿等外邪侵入。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和熬夜,饮食方面多吃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可以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身体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以查出来吗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太明显,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可以进行初步的筛查和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和肿胀、晨僵、疲劳和乏力、发热、早期关节损伤等。   1、关节疼痛和肿胀: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关节疼痛和肿胀。通常,这种疼痛和肿胀会出现在多个关节,尤其是手指、腕部、膝盖和脚踝等部位。这种疼痛和肿胀在早晨或长时间静止后更为显著。   2、晨僵: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人可能会在早晨或长时间静止后感到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种晨僵通常持续超过30分钟,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   3、疲劳和乏力: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伴随着全身疲劳和乏力感,患者可能感到精力不足、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   4、发热: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特别是在关节炎加重的时候,伴随发热的情况可能会更为明显。   5、早期关节损伤:一些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关节畸形、关节变形或者早期的关节破坏迹象。这些情况可能需要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来确认。   尽管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太具体,但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组合,特别是多个关节疼痛、肿胀和晨僵,就应当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确诊。及早发现和干预对于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和减轻症状至关重要。...
类风湿关节炎全是肌肉酸痛吗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全是肌肉酸痛,还会有可能关节疼痛、肌肉萎缩等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以肌肉酸痛为主要特点,最主要的还是会累及关节,可导致关节出现肿胀疼痛及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多数从小关节开始,特别是手关节对称性发病。可出现晨僵,即早起手指关节会出现对称性疼痛、肿胀,活动时发僵。随着类风湿关节炎滑膜增生,逐渐破坏关节软骨和骨组织,可造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出现关节畸形。   另外类风湿关节炎也会有肌肉酸痛症状,主要是导致四肢肌肉或是全身肌肉出现酸痛现象,包括肩胛带肌、骨盆肌肉,可以单侧也可双侧出现疼痛。不少患者早期会误以为是肩周炎或颈椎病等。病情严重的还可引起肌肉萎缩、肌无力等。   类风湿关节炎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片、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等消除关节肿胀、疼痛,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控制病情进展从而遏制关节破坏。同时应注意做好关节防护工作,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关节受寒着凉,不要长时间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或工作,避免剧烈运动。...
类风湿患者吃马齿苋可以吗
  类风湿通常是指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吃马齿苋通常可以,能够帮助缓解病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症状的自身免疫病,会导致关节晨僵、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马齿苋进行治疗,属于一味清热药,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利水祛湿的效果,可以改善湿邪侵害关节所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减轻疼痛症状,在用药的时候,可以生吃、煮熟或泡水饮用,但是不建议脾胃虚寒或肠滑作泄者使用。如果疼痛情况明显,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止痛以及抗风湿的效果。如果出现了关节严重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建议选择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在治疗时需要选择风湿免疫科,恢复期间还要做好关节的防寒保暖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身心放松。...
类风湿患者可以跪膝走路吗
  类风湿一般是指类风湿关节炎,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较轻,一般可以跪膝走路,但若症状严重,通常不建议跪膝走路。   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与遗传、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初期可能会出现关节痛和压痛的现象,如果症状较轻,通常可以跪膝走路,有助于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还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如果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导致多个关节受累,容易引起关节炎症性改变,常见表现是关节晨僵、肿胀和疼痛,还有可能会引起关节畸形,在这种状态下通常不建议跪膝走路,因为会增加关节负担,还会加重关节磨损,容易使疼痛变得更加严重。   建议去医院的免疫科就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或枸橼酸托法替布片等药物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一些功能性的运动锻炼。...
类风湿关节炎是阴性吗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不属于阴性,多数是阳性,需要到正规医院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利用抗体检查方式判断,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多数说明身体健康,并不存在类风湿关节炎,检测结果为阳性,通常是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因此类风湿关节炎多数显示阳性。   类风湿关节炎多数是自身免疫、遗传或者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氨蝶呤片或者来氟米特片等药物治疗,能够达到抗风湿的作用,如果关节疼痛比较明显,需要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者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治疗。   平常多注意休息,做好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受寒,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定期到医院复诊。...
类风湿用药方案
优尼
美洛昔康片是非甾体类的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类...
醋酸泼尼松片
醋酸泼尼松片是风湿科常用的激素类的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能有效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