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4 21:22:42

刘静 二级心理咨询师 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

(一)发病原因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编码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和编码α-结合珠蛋白的基因相连,共同位于16号染色体长臂。Gjone等确认4个来自挪威的家族患病是由于基因突变。Teisberg和Gjone估计该基因的频率为2%。

不同的纯合子家族间和不同的杂合子家族间血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量和活性不同,提示该疾病有不同的基因表达。一些挪威的纯合子患者血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量为正常者的10%~20%,而萨丁尼亚患者为正常人的5%~10%。也有血浆中测不到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一个加拿大家族。

(二)发病机制

人类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基因系列已被测定,cDNA也已克隆成功。在分子水平,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的发病机制呈多相性,提示在多数受累的家族基因突变是独立的。一位意大利患者的酶结构缺陷是由于外显子突变。三位日本患者中,两位因不同的单一核苷酸易位导致氨基酸的替换,另三位患者因3个碱基对的插入导致多余的苷氨酸插入精氨酸和丙氨酸之间。对有些家族,cDNA克隆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未发现基因重排,也未发现异常片段。在一位只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的部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鱼眼病)患者,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序列正常,但是阿朴蛋白A-2基因发生了突变。

肾脏损害可能是各种脂质成分在肾小球细胞内外沉积的结果。蛋白尿可能是由于脂质吞饮泡和致密的膜样结构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所致。动脉和小动脉内持续的脂质沉积可能造成内皮细胞脱离和坏死,引起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害。

电子显微镜显示本病患者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为60nm切迹状异常颗粒。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有3种主要表现:

1.90nm具有层状结构的大颗粒。

2.30~80nm碟形颗粒。

3.20~22nm球形颗粒。

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呈现为碟形或小球状,直径约6nm。很可能这些异常脂质在各种受累组织中沉积,和(或)被吞噬细胞消化,最终形成显微镜下的“泡沫细胞”和“海蓝色组织细胞”。有人认为分子量大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发病机制中极为重要,可能因它的沉积导致肾小球损伤。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健康指南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无有效方法治疗,一般低脂饮食疗法、使用降脂药物和考来烯胺(消胆胺)不能有效的...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多本病患者并发幼年患者的角膜混浊或视网膜动脉扩张出血,还可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严重者可很快...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须与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硬化伴发肾病相鉴别。   2.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许多患者常被误诊为...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有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异常,有的患者该酶完全缺失,有的患者该酶功能减低,有的...
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缺乏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系家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角膜混浊和肾病综合征三联征。世界各地报道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