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

2024-03-14 17:59:21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病情都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方法。

治疗DIC的指导原则是及时确定基础病因并予以纠正(例如立刻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所疑诊的革兰阴性菌的脓毒血症,在胎盘剥离时应排空子宫)。这些治疗措施一旦完成,DIC就会消失。如病人出血严重,就宜采用替补疗法:血小板减少症用血小板浓缩物治疗(也作为血小板因子Ⅴ的来源);使用冷沉淀物替补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使用新鲜冷冻血浆提高因子Ⅴ及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同时也可作为抗凝血酶Ⅲ(可因DIC而减少)的来源。

若能迅速控制DIC的基础疾病,通常肝素并无使用指征。然而当临床表现提示发生血栓并发症时(例如当血压和血容量正常却出现进行性少尿时,表明纤维蛋白可能进行性地沉积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床上;当手指和脚趾紫绀和发冷现象加重,表明手指和脚趾可能坏疽开始发生),使用肝素可能是确当的。在继发于恶性肿瘤的DIC,不可能迅速控制基本病程,因此用抗凝剂来防止DIC是有指征的,特别是在那些通过治疗能诱导缓解的癌肿患者更应如此。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如同时存在DIC和严重的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可合并使用肝素和ε-氨基已酸来控制出血(例如首剂用肝素500IU,氨基己酸1g/h持续经静脉给药,其效应可根据出血情况,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测定进行临床监察)。继发于头部损伤的DIC或疑有任何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时不应使用肝素。

在抗凝血酶Ⅲ浓度<60%并严重出血的患者,使用抗凝血酶Ⅲ浓缩物是有效的。被激活的蛋白质C浓缩物对一些脑膜炎球菌血症合并DIC患者临床有效。水蛭素,一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正在研究中。

对症下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及时的治疗,患者应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期。最后祝愿患者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健康指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名词解释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并不是独立的某种疾病,指的是很多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途径。该病的表现症状一般与诱发因素有关,可能会表现为多个部位出血,还可能会出现血栓栓塞,更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导致各个器官受到损伤以及休克症状的出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凝血功能异常综合征。以异常凝血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为主要表现,导致临床上出现栓塞、出血、休克、溶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哪些症状
恢复凝血和纤溶的正常的动态平衡 临床上dic时凝血和纤溶两个病理过程往往交错在一起,但治疗以抗凝为主,即使在后期以纤溶为主的dic病人也不主张单独使用抗纤溶药物。...
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什么表现
恢复凝血和纤溶的正常的动态平衡 临床上dic时凝血和纤溶两个病理过程往往交错在一起,但治疗以抗凝为主,即使在后期以纤溶为主的dic病人也不主张单独使用抗纤溶药物。...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要怎么来治疗
。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常见病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也许对自己的疾病存在着一定的焦虑或者是其他的心情,当然了我们对于患者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