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征:
慢性肾炎由于起病方式不同,故临床表现也不一,常见的症状有水肿、血尿、高血压,以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腰酸腰痛、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等。
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多以水肿为首发症状,也有以高血压或乏力、贫血、多尿、夜尿等为首发症状。常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或高血压。病情大多进展缓慢,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因某种因素影响,病情可在短期内迅速恶化而进入尿毒症。
临床上可分为五型:①普通型:最常见。表现为轻至中度蛋白尿(+—++),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及不同程度管型尿。可伴有轻至中度高血压和水肿,后期可有肾功能减退。本型进展缓慢,可持续多年。②高血压型:除上述普通型的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以上血压尤以舒张压升高为特点。本型常伴心血管损害和眼底改变,肾功能恶化较快。③肾病型(又称类肾病型):1985年将本型划归肾病综合征Ⅱ 型。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蛋白尿(>3.5g/d),且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常有中至高度水肿和血浆白蛋白降低(常<30g/L);可有高胆固醇血症(>6.4mmol/L)。尿沉渣检查可见有红细胞及各种管型。血压可有轻度持续增高。肾功能常有轻度损害,多见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酚红排泌率减少和血液氮质潴留。多伴有不同程度贫血,血沉常增快。本型虽可缓解但常复发,招致肾功能缓慢减退。④混合型:同时具有高血压型和肾病型表现者可称混合型。本型多有一定程度之肾功能减退。⑤急性发作型:在病情相对稳定或缓慢进展过程中,由于呼吸道或全身感染、劳累等因素影响,经较短潜伏期(多为3—5d,甚至1— 2d),出现类似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血压常升高,肾功能可有明显恶化。经适当处理后,病情可趋向缓解或稳定,肾功能可恢复至或接近急性发作前水平。但也有肾功能持续恶化,或经多次发作后进入尿毒症。值得指出,临床各型之间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可相互转化。另外.慢性肾炎患者常有高血压引起的眼底改变,其中高血压型及混合型尤为严重。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变细纤曲,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严重时可有絮状物渗出,眼底出血和视乳头水肿,可影响视力。后者也见于急性发作型。
检查: 1.尿常规检查:
(一) 蛋白尿: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的蛋白尿(通常大于2g/日),是诊断慢性肾炎的主要依据。患者常常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即尿中出现除白蛋白以外的其他大、中、小分子的蛋白质),且常因大量蛋白尿引起水肿,以致出现肾病综合征的表现。一般患者尿中蛋白量的多少对预后并无意义。(二)血尿:血尿是诊断慢性肾炎的另一主要依据。目前用相差(位相)显微镜检查,对血尿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相差显微镜检查,90%以上的肾小球源性血尿表现为变(畸)形红细胞血 尿;而90%以上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表现为均一(正常)红细胞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有中等或中等量以上的蛋白尿。一般来说,尿中红细胞增多反映疾病在活动期。 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改变除蛋白尿和血尿外,尚可有管型尿,且根据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可有少尿或多尿的变化,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亦随病情出现变化。
2.血液检查 早期变化不明显,肾功不全者可见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沉明显加快,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轻度增高,血清补体C3正常。
3.肾功能检查 ①内生肌酐清除率和酚红排泄轻度下降,尿浓缩功能减退。②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早期基本正常,随病情加重BUN,Scr逐步增高,当其高于正常值时,证明有效肾单位已有60%~70%受损害。对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尿毒症的诊断更有价值。
4.腹部X线平片 肾脏明显缩小,表面不光滑。
5.B超 早期双肾正常或缩小,肾皮质变薄或肾内结构紊乱,B超检查可帮助排除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多囊肾和尿路梗阻性疾病。
6.肾穿刺活检 根据其病理类型不同,可见相应的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