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弯曲畸形是怎么回事

2022-10-18 08:38:48

郭凯敏 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先天性阴茎弯曲畸形常伴发于尿道下裂,但也可发生在尿道正位开口者,称为单纯性阴茎弯曲畸形,约占弯曲畸形病例的4-10%。阴茎可向腹侧(下曲)、背侧(上曲)及侧方弯曲,其中主要病例为下曲。

一、病因

Young(1937)提出阴茎弯曲系由先天性短尿道所致,行尿道板横切可予矫正。Devine等(1973)则认为弯曲的原因是尿道周围筋膜组织发育异常所致,真正需要切断尿道板的情况很少。近年来,更多医师认识到,海绵体不对称也是造成阴茎弯曲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前所认为阴茎弯曲主要系尿道发育异常所致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

解剖学和胚胎学研究发现,在正常男性胚胎发育过程中,阴茎早期呈弯曲(下曲)状态,在妊娠16周左右伸直,如该过程受到影响,则弯曲可能固定下来,表现为生后阴茎弯曲畸形。该异常过程可能涉及一些性激素、生长因子及性激素受体异常。

二、分型目前按弯曲病因将单纯性阴茎弯曲分为四型:

1、皮肤性弯曲。如阴茎脱套分离后行人工勃起,阴茎已伸直,则为皮肤性弯曲。此型弯曲程度最轻,矫正效果满意。

2、筋膜性弯曲。如脱套后行人工勃起仍有弯曲,尿道周围存在致密纤维性组织,切除后阴茎伸直,则为筋膜性,系Buck筋膜和肉膜发育异常、纤维挛缩所致。此型的治疗需充分切除尿道周围纤维组织。

3、海绵体不对称性弯曲。尿道海绵体和尿道长度正常,海绵体背腹侧或两侧长度不对称导致弯曲。此型中重型病例处理较困难,术后并发症也较多。

4、尿道性弯曲。尿道短,呈纤维性尿道,或呈菲薄的粘膜性尿道,导致阴茎弯曲。对此型弯曲应按尿道下裂处理,需切除发育不良的尿道并予重建,如尿道结构较好,可切断后重建短缺部分尿道。

在四型中,由尿道发育不良所引起者较少,在单纯性阴茎弯曲病例中不足10%,前三型所占比例相近。

按弯曲严重程度分类:在勃起状态下测量阴茎弯曲角度。

1、轻型:弯曲小于30度。

2、中型:弯曲在30-45度间。

3、重型:弯曲大于45度。

多数医师认为大于30度的弯曲需积极手术矫治。

三、诊断

阴茎弯曲通过视诊多可诊断,但弯曲程度及原因往往需在术中才能明确。术前应观察阴茎勃起时情况,同时应用尿管或尿道探条检查尿道有无发育不良,以及腹侧阴茎皮肤与尿道关系等。

四、治疗

先天性阴茎弯曲多数不会随患者身体发育而明显改善,并且在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影响及出现性活动等原因,出现明显症状,如痛性勃起、不能完成性生活等,从而需要手术矫治。

(一)手术指征:

1、弯曲超过30度;

2、伴有明显症状,如痛性勃起、不能完成性生活等;

3、患者精神心理要求;

(二)手术程序

术中应在作阴茎袖套状游离后行人工勃起试验(海绵体内注射罂粟碱、前列腺素E1或生理盐水诱发),这是对临床类型进一步评估重要的一步。根据情况,有时需要多次人工勃起方能准确判断阴茎弯曲类型并作相应处理。

如阴茎皮肤袖套状游离至阴茎阴囊交界区近侧后,勃起试验示弯曲已矫正,应视为皮肤性弯曲。若仍有轻度残留弯曲,应完全切除松解尿道周围纤维组织,以观察是否属于第二类型。若再次人工勃起仍有持久弯曲畸形而又与尿道长度或发育不良无关,则应按阴茎海绵体、白膜发育不相称处理。

阴茎弯曲的矫治手术可能在阴茎背侧或腹侧进行,应根据阴茎发育情况、弯曲严重程度而确定矫正部位及使用方法。对于严重弯曲,特别是考虑有短尿道者,常需同期尿道重建方获成功。

(三)手术方式:

1、Nesbit手术应用较为广泛。用于海绵体不对称(背侧长于腹侧)病例。早期术式仅作弯曲顶点背侧折叠缝合而不要求切开或切除白膜组织,因出现短期复发病例,其改良术式要求在弯曲顶点白膜作横切纵缝或作楔形切除后缝合。

2、白膜折叠(TAP)应用较广泛,主要用于海绵体不对称的婴幼儿和少年病例。术中明确弯曲系由海绵体不对称所致后,于弯曲顶点背侧中线旁(2点和10点)分离并提起Buck筋膜以避免操作神经血管束,在两侧白膜上分别作两个平行横切口(长约8mm,相距4-6mm),将四条切缘中前、后两边缘缝合(包埋白膜条并埋结在内)。

3、背侧中线折叠为新近开展的术式。

促成该术式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近期对阴茎的解剖研究发现,神经在白膜表面呈网状分散分布于1点和5点及7点和11点之间,12点处即背侧中线处为无神经区,并且该处白膜厚度最大,适宜行白膜折叠;

(2)临床经验表明,在中线两侧分离和提起Buck筋膜时,完全不损伤神经几乎不可能;

(3)中线旁白膜折叠手术远期随访病例中出现较高比例ED。

在海绵体背侧12点区阴茎背深静脉两旁作平行纵行缝线,如弯曲段较长,或较粗大的发育后阴茎,可作多点缝线折叠。该术式对大多数非皮肤-筋膜性的阴茎弯曲能予以矫正。

4、海绵体旋转常用于伴有尿道下裂的重型弯曲病例。游离尿道板后于腹侧中线纵行切开海绵体白膜,于背侧Buck筋膜下(神经血管束下)在海绵体两侧缝合,合海绵体向背侧旋转以矫正下曲。

5、阴茎拆分在尿道上裂的治疗中,近年较多应用阴茎拆分的方法,一些医师也将此方法应用于伴有尿道下裂的重型下曲病例,据报告,在精细操作下完全拆分阴茎海绵体后,约2/3病例海绵体得到充分伸直,另1/3弯曲明显减轻(仅需另作简单的弯曲直接矫正操作)。该术式手术范围大,易于损伤阴茎的神经血管,对术者的要求较高,推广较为困难。

6、海绵体补片白膜折叠手术伴有一定程度的阴茎短缩,故而对于重型弯曲而阴茎较短的病例,较多医师认为应作海绵体补片以保留足够的阴茎长度。本术式主要用于重型阴茎弯曲病例(常为伴有尿道下裂者)。常用的移植片包括白膜片(取凸侧白膜移植于凹侧)、真皮片、鞘膜片、静脉片、硬膜片、人工合成材料片等,近年来由于组织工程技术发展,小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工程材料被认为是很有应用前景的材料。

7、其他术式手术并发症主要为残留弯曲,重型弯曲术后残留弯曲发生率相对较高。残留弯曲发生原因往往与术者对弯曲原因和程度判断不准确有关,按前述手术程序仔细考察弯曲的原因、选用相应手术矫治,并适时应用人工勃起试验了解弯曲矫正情况,常能避免该类情况发生。如发生明显的残留弯曲并有明显功能障碍,可再次手术矫正,手术方式与初治病例的处理相似。

尿道皮肤瘘也可能发生于阴茎弯曲术后,与同时进行的尿道重建有关。有时,手术医师未认识到弯曲系由尿道发育不良所致,未进行尿道重建,也是阴茎弯曲矫正术后发生尿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情况的处理与按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相似。

多数阴茎弯曲病例术后功能良好,少数可出现勃起障碍。一般认为术后勃起障碍可能与神经损伤、海绵体内血栓形成等有关,部分病例与心理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