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

2014-08-18 07:54:04

陈宇飞 主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CT的广泛应用,给广大患者减少了许多烦恼,尤其是耳源性脑脓肿这种疾病,CT诊断率相当的高。给患者节约了不少的时间,下面介绍文章就是,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

  耳源性脑脓肿的原发感染病灶主要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以胆脂瘤型中耳炎最多见。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 (HRCT)能充分显示耳和颞骨内部细小的解剖结构,对观察中耳乳突病变十分有利。如能结合冠状面扫描,可使CT与手术诊断不同部位胆脂瘤的符合率达 93.5% ~ 100%。

  如果在CT或乳突根治术中发现鼓室盖、乙状窦前壁或乳突窦骨壁破坏,应高度警惕并发脑脓肿可能。 CT平描与增强扫描对脑脓肿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1%~99%。CT能显示耳源性脑脓肿不同病理演变阶段的表现。在急性脑炎期因白质区的水肿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片状低密度区,有占位效应,一般无强化;在化脓期和包膜形成期,随着中央坏死液化形成脓肿,脓肿壁有炎性肉芽和纤维组织,外围有神经胶质增生,水肿开始减轻,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的脓腔,脓肿壁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环形影,化脓期可见强化的环壁略厚而不均匀,包膜形成期显示完整、光滑、均匀、薄壁环状强化之特点,且强化明显。

  但是耳源性脑脓肿与其它感染途径引起的脑脓肿,其CT表现无明显差异,一般耳源性脑脓肿均位于患侧乳突附近的大脑颞叶和小脑内,增强时除脓肿壁强化外,邻近脑回或天幕可出现强化,结合中耳炎病史,诊断并不难,很少发生误诊。当 CT表现不典型而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时,如果临床上有明显化脓性中耳炎及急性发作病史,应首先考虑耳源性脑脓肿可能,然后进一步做CT复查或CT导引下脑穿刺抽吸活检证实。

  其他辅助检查

  1.脑超声波检查:幕上脓肿可出现脑中线波移位。

  2.经颈动脉脑血管造影:对大脑脓肿有诊断意义,但无助于小脑脓肿的诊断。

  3.脓肿诊断性穿刺:除钻颅底刺探查外,尚可经乳突术腔作诊断性穿刺。

  4.颅内压增高者,腰椎穿刺要慎重,以防诱发脑疝。

  耳源性脑脓肿的CT诊断的相关知识以后,这种疾病的并发症非常多,有可能会引起脑疝疾病,所以一旦发生,及时地采用CT诊断。在治疗期间,还应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多注意休息,规范的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