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病因
发病机制
排卵障碍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不孕症中发病率可达25%—30%。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月经失调、多毛、肥胖、不孕等。由于长期不排卵,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无周期性孕激素的对抗作用,因而尚具有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的高度危险。
1、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
下丘脑及垂体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关键环节,它既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释放GnRH及Gn来调控卵巢及其他脏器的功能,又受卵巢及其他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若下丘脑或脑垂体发生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即可影响正常排卵。
2、反馈机制异常:
月经周期的异常,可由H—P—O轴调节系统功能障碍,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所致。体内血E2水平的升高和降低必须与卵巢的形态学变化同步,才能保证H—P—O轴的正常反馈作用。异常的反馈信号,可导致反馈调节不正常而引起无排卵及月经紊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 缺乏FSH的刺激作用;
② E2的持续分泌;
③ E2清除及代谢异常;
④ 卵巢外E2的产生;
⑤ 缺乏触发LH峰的E2水平。
3、卵巢局部的因素: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卵泡发育异常及无排卵。在正常排卵过程中,卵巢局部的复杂变化大致可归纳如下:
① 月经5—7天开始选择优势卵泡,第7天开始,外周血E2水平明显上升。
② 优势卵泡分泌E2持续增加,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FSH释放。
③ 在Gn刺激下卵泡膜细胞产生的IGF—1、E2及生长激素(GH)可促进此过程。
④ IGF—1可刺激颗粒细胞增生,增强芳香化酶活性剂及孕酮合成。
⑤ FSH可抑制IGF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IGF的作用,还可刺激颗粒细胞产生抑制素和激活素。
⑥ 激活素反过来又可兴奋FSH受体表达和芳香化作用,并诱导LH受体生成和抑制素及激活素的分泌。
⑦ 抑制素可增强LH刺激卵细胞膜细胞合成雄激素,并为颗粒细胞内芳香化作用提供底物。
⑧ 卵泡抑素和抑制素可直接抑制垂体FSH分泌。
⑨ 月经中期FSH水平下降,血E2水平升高通过正反馈作用触发LH,并促进LH的生物活性。LH水平升高后可抑制卵泡膜细胞分泌雄激素。
诱发因素
1、内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卵巢功能紊乱,可以引起无排卵型月经、月经不调、闭经等导致排卵障碍。
2、卵巢病变: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功能早衰、功能性卵巢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也会导致排卵障碍。
3、全身性疾病:患者重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会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障碍。
4、其他原因
(1)体重:肥胖,或者过瘦都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协调,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排卵障碍。
(2)饮食:富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等对不孕的影响虽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但一般建议不宜过量。另外,吸烟、饮酒,不论男女都会影响生育力,所以在要孩子时应该戒掉,同时饮食上避免摄入太多的高热量食物。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排卵障碍。
(3)月经周期的变化:正常的周期大约25—35天,接近排卵期时,阴道会有少许分泌物。如果经期总是拖延,甚至几个月一次,或者总是不准时,应及早就医。否则可能引起排卵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