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矫正原则有哪些 如何矫正更有效果性

2017-01-21 01:50:02

张磊 主治医师 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屈光不正是指在外界的一个影像结成后,在进入到视网膜过程中存在位置的异常波动现象,在随着个人的屈光不正状态未能及时进行一定的矫正情况下,结像的位置多数在视网膜前面或是后面处,就是无法在视网膜上正式结像,那么就会因此而进一步诱发近视或远视的情况而引起视力障碍。

屈光不正是可以通过矫正后,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性,而矫正原则主要是有两个方面:1、近视性屈光不正矫正原则,患者必须要通过凹透镜的使用,对于光线发散的位置聚焦在近视眼的远点上,并有效对聚焦的距离进行妥善的调整;2、远视性屈光不正矫正原则:患者必须要通过凸透镜对光线发散的位置进行聚焦,并且对视物过程中的距离有效与视网膜状态进行一定的调整后,即可以达到一定的矫正效果性。

在个人的屈光不正情况上有所不同,所以想要对其进行矫正时,是需要先确定自身是属于近视性还是远视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确定是使用凹透镜或是凸透镜,并且对视野方面的距离进行聚焦时的状态转变可以更为明确,并且在通过后期的一个有效调整后,自然就可以使结像的位置与视网腊的一个集结点有效重合,那么就可以使矫正的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屈光不正矫正原则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近视性的屈光不正则需要通过凹透镜进行矫正,而远视性的屈光不正则需要通过凸透镜矫正,具体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想要让矫正的效果更为明显,就必须要先确定是属于哪种性质的屈光不正后,直接使用最为合适的镜片进行有效的矫正,才能够使后期的视野状态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