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4 21:33:30
(一)发病原因
在临床上发现或怀疑一个新的晶体与某一组临床症状有关,就会有相应的基础研究来鉴定该晶体的化学组成、空间结构及其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晶体性关节病的体外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例如,晶体经常被注射至大鼠的关节腔内、胸膜腔内或腹膜腔内,在局部造成一个类似于滑膜炎症的微环境来研究晶体与炎症之间的关系。而将细胞与晶体及一些趋化因子一起在体外培养也曾一度成为时尚。在这些试验中发现有些晶体并不诱导急性炎症的发生,相反却与一些慢性炎性细胞相互作用而具有远期持久的致炎作用。
1.草酸盐晶体关节病 肾衰被认为是该病的初始病因。至今为止,草酸盐晶体的沉积仅发现于重度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关节液内,并且肾衰被认为是本病的初始病因,有时即使已经发现在关节或骨组织中有晶体沉积的现象,临床医师也更愿意在肾衰的诊断确立以后,再做出本病的诊断。近来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肾脏淀粉样变而导致的关节内草酸盐晶体沉积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此外,有报道发现小肠切除术后或一些肠道疾病的患者体内也可发生草酸盐沉积,但沉积的部位并不位于关节,也不会导致关节的病变。1990年Louthrenoo等还报道了1例因足部感染黑曲霉而在局部发生草酸盐晶体沉积的病例。最近还发现维生素C有潜在的加快草酸盐晶体沉积的危险性,因为维生素C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草酸。
2.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医源性关节炎 早在1951年,临床上刚刚开始应用关节腔内或关节囊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括结晶性关节炎在内的关节疾病时,人们就发现在注射后的几小时内关节炎的症状往往加重或稍转后又再度复发。
3.脂质晶体关节病 目前脂质作为风湿病的一个致病因子还有一定的争议,但它的确与一些临床症状有关,如胆固醇晶体就参与了类风湿结节的形成,在一些志愿者的皮下注射脂质晶体同样也能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
4.蛋白质晶体关节病 IgG冷沉淀副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于关节内,或机体的其他部位也有沉积时,这些蛋白在关节内的沉积可诱发局部的炎症,在血管内结晶时就可导致血管的栓塞。
5.异物反应 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自然物质嵌入人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或异物反应。
(二)发病机制
基础研究在探索诸如胆固醇、脂质液晶和类胆红素发病机制时还有更广泛的意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在关节内沉积可激活补体系统,这一机制可能在血管壁粥样斑块形成及硬化过程中起着类似的作用。此外,基础研究对于寻找并制造更耐磨、更结实,但与机体排斥反应又小的人工关节材料方面也有指导意义。目前经常应用的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目前对于尿酸钠晶体表面的物理性质及其电荷分布研究得较为透彻,而这两个因素显然在尿酸钠晶体诱导的炎症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这些特性为其他致炎性晶体所共有,则对晶体性关节病的治疗有着重大意义。
1.草酸盐晶体在关节内的沉积可导致多种关节的急慢性病变,草酸盐晶体在其他组织内的沉积还可导致心肌病变或心脏传导阻滞,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皮下沉积可出现粟粒样结节。确切的发病机制与原理还不十分清楚。
2.皮质激素沉积引起的医源性关节炎 在所选用的激素中,丙酮酸去炎松己酸酯的致炎性最强,因为在所有激素中它在分子的大小和结构上与尿酸钠和焦磷酸钙晶体最为接近,而且它的溶解度相对也较小,使得它更易发生沉积而导致炎症。
3.脂质晶体关节病 近年来,人们在一些继发于关节积血和关节创伤的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中发现有脂质液晶的沉积,称之为“液晶”,主要是由于脂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在水溶液中脂质通常会自发地聚成也具有脂质双分子结构的微球形状,后者既作为固体形式存在,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关节积血中的红细胞碎片据认为是脂质液晶微球的主要来源,其他的来源还包括先前炎症的渗出液等。当关节液中的脂质液晶微球达到一定浓度并开始被吞噬细胞吞噬时,就可引起急性关节炎的症状。
4.蛋白质晶体关节病 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例IgG冷沉淀副蛋白疾病的患者,关节内沉积有大量的副蛋白而继发慢性侵蚀性多关节炎,在沉积的蛋白质晶体周围有慢性炎症反应。冷沉淀球蛋白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不只沉积于关节内,在机体的其他部分也有沉积,当这些蛋白在血管内结晶时就可导致血管的栓塞。
5.异物反应 目前经常应用的人工关节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lMA)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确能够引起炎症反应。许多因外伤,特别是穿刺伤而进入关节的异物,这些异物进入关节后常被滑液组织包裹起来并沉积在关节腔壁上,都可导致该关节的急慢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