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11:26:59
可有贫血和白细胞增高,便常规见红白细胞。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充血、水肿及褐色粘膜坏死结节。活检见不同程度的粘膜下层坏死、出血和肉芽组织,纤维化或玻璃样变等。早期钡灌肠可见结肠轻度扩张,可有典型指压征。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肉眼见结肠黏膜浅表性坏死和溃疡形成,或黏膜全层坏死。镜检可见黏膜下增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黏膜下动脉中可有炎症改变和纤维蛋白栓子;黏膜固有层可呈透明样变性;肉芽组织周围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含血红蛋白铁的组织细胞浸润。慢性期表现为病变部位与正常黏膜组织相间的黏膜腺体损伤和腺体再生。黏膜腺体数量减少或黏膜固有层内纤维组织的存在提示原有的病变比较严重。
1.直肠指诊 常可见指套上有血迹。
2.X线平片 腹部平片可见结肠和小肠扩张,结肠袋紊乱,部分患者可有肠管的痉挛和狭窄。坏疽型缺血性结肠炎有时可见结肠穿孔引起的腹腔内游离气体以及由于肠壁进行性缺血、肠壁通透性升高引起的肠壁内气体和门静脉内气体。
3.钡灌肠造影 该检查可以对病变的程度,尤其病变的范围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有引起结肠穿孔的危险,因此对病情严重,伴有大量便血以及怀疑有肠坏死的患者应慎用。典型的影像表现有:①拇指印征(假性肿瘤征):是缺血性结肠炎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时的早期表现。因病变部位肠壁水肿、黏膜下出血,使结肠黏膜凹凸不平地突入肠腔,在钡剂造影时由于钡剂在该部位的不均匀分布而呈现拇指样充盈缺损(图4A)。一般在起病后3天左右出现,持续2~4周。该表现在结肠脾曲最为常见,但也可以在其他部位见到。②结肠息肉样变:当炎症进一步发展,形成许多炎性息肉时,在病变部位可见到典型的结肠息肉样改变。③锯齿征:伴有广泛溃疡的患者,钡剂灌肠检查可见肠腔边缘不规则,呈锯齿样改变,与克罗恩病引起的表现很相似,单纯靠钡剂灌肠检查难以鉴别。④结肠狭窄:病变严重的患者,结肠钡剂检查还可见节段性结肠狭窄,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结肠囊性扩张(图4B)。在高龄患者,如果结肠狭窄仅仅局限于某一部位,病程较短,同时伴有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和便血,钡剂灌肠检查所发现的狭窄需与恶性肿瘤引起的狭窄认真鉴别。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确诊很有帮助。
3.纤维结肠镜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最有效的检查方式。当患者被怀疑有缺血性结肠炎,但不伴有腹膜炎体征,腹部X线平片没有明显结肠梗阻和结肠穿孔的影像表现时,应考虑行内镜检查。
缺血早期可见黏膜苍白水肿,伴有散在的黏膜充血区和点状溃疡。在伴有黏膜坏死和黏膜下出血的部位可见到黏膜或黏膜下呈蓝黑色的改变,部分患者可见隆起的黏膜中有出血性结节,与在钡剂灌肠检查时见到的拇指印征或假性肿瘤征一致。连续的纤维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发展过程,黏膜异常可逐渐被吸收而恢复正常;或进一步加重形成溃疡和炎性息肉(图5)。慢性期的内镜表现随早期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明显不同。以前发生过缺血性结肠炎的患者可仅仅表现为原病变部位肠黏膜的萎缩、变薄和散在的肉芽组织。
4.肠系膜动脉造影 由于大部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动脉阻塞部位在小动脉(图6),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难以发现动脉阻塞的征象。另外,由于造影剂有可能引起进一步的血栓形成,应谨慎使用。
5.CT扫描 部分患者可见到肠腔扩张,肠壁水肿引起的肠壁变厚等非特异性变化(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