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量晚地教给他文字(可以接触言语,但不要让孩子过度抄写(躯体记忆不可取),会让他失去知觉。培养孩子思维懒惰的习惯是父母的罪过);尽量少用言语,多用非言语表达的交流系统。
(2) 七岁前父母应该把所有的信息系统都给予孩子,激活了神经系统,让他在未来去选择。充分地把时间留给右脑。(混沌理念: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孩子的初始很重要,信息充分了就会有高初始状态,右脑的发展先于左脑,未来的理解力就强)。
(3) 不要过早地教导他文化分类,不要简单地教导孩子非此即彼,要有“既…又…”。3岁之前的孩子是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对错好坏,是父母的教导让他有好坏。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未必是好东西;写评语就是在分裂孩子的优劣,是可怕的;善恶的建立要告诉他文化的多样性,你们可以评价我,但我不会盲从于主流生活,仍然按自己的状态去生活,这就是心态平和。妈妈要认同差异性教育,爸爸不同意不是自己错了,而是不同视角的选择,合力才是好的,孩子就不会有空隙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