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

2017-11-16 02:21:53

李艳 副主任护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以改善强化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为主要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个体差异,训练中的不适或疑惑要及时和医生交流以便调整。具体训练计划如下?

一、初期:也就是炎症反应期。大概是手术后的前三天,最长到第一周结束。这个阶段手术刚刚做完,组织的创伤还没有愈合,还有出血的倾向。同时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也有,因为炎症而疼痛明显,又因为疼痛而不能活动,肌肉也会很快萎缩。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所以早期的康复目的就是:减轻关节的疼痛和下肢的肿胀;早期等长肌力练习,避免腿部肌肉过分萎缩;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被动练习,避免关节粘连。

二、早期:是新建的韧带和周围骨组织初步愈合,生长在一起的阶段。大概是手术之后的第二周到第四周。在这段时间里,新建韧带的上下止点会和骨道有一个初步的纤维性的愈合,同时要适应在膝关节内的环境。这和人是一样的,到了新地方,就要适应新环境站稳脚跟。

这个阶段康复的任务是: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逐渐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础;同时要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能够负重的还要逐渐改善步态(就是走路的姿势)。

三、中期:是指手术后的第五周直到术后三个月。这个阶段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要更好的“扎根”,就是上下止点达到骨形的愈合。同时要在关节内的环境中生长和化生改建,好能胜任新的任务,从别处的肌腱转变成前交叉韧带那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当然是尽量接近,不可能完全转变)。

这个阶段康复的重点是:强化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能和自己健康腿一样的屈伸角度(角度练习太快会把韧带牵拉太多太快造成松弛,练习太慢周围的组织会粘连和挛缩,新韧带受力不够也不能改建得很好);强化腿部肌肉的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和在运动中的控制能力;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能力,比如走路,上下楼梯,蹲起,小步慢速的跑动等等。

四、后期:就是手术后3-6个月。也可以叫做运动功能恢复期。因为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让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能承受各种活动产生的应力。

所以这个阶段康复的内容是:全面地恢复各种日常生活的活动;进一步强化腿部的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同时逐渐恢复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