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炎吃什么药

2017-03-16 05:17:19

王俊玲 主任医师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由于纤维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对十二指肠球炎的诊断日趋增多,在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病例中,本病的发病率约占2.1~30.3%,发病多在球部,男女比例约为4∶1,患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占80%以上)。 十二指肠球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肠道疾病,患有该病的症状有疼痛,其疼痛多为周期发作,秋季至春季是发作季节,可气候寒冷或饮食不洁而诱发,但老年人的疼痛部位常无固定也缺乏明显的时间规律。

十二指肠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

包括改变饮食习惯,进食容易消化的无刺激食物,少食过甜过酸过硬食物;进食应该细嚼慢咽,不易狼吞虎咽、暴饮暴食。忌食咖啡、浓茶、戒烟戒酒;少服用或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片等。

二、药物治疗:

十二指肠球炎的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的药物、增强胃黏膜抵抗力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等。

三、抑制胃酸的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的药物有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大类。

(一)H2受体阻滞剂(H2-RA):

H2受体阻滞剂可以组胺争夺壁细胞上的H2受体,降低组胺对壁细胞的刺激,从而抑制胃酸分泌。目前常用的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等。一般来说西咪替丁用量为800mg/天,雷尼替丁为300mg/天,法莫替丁为40mg/天,分两次服用。多用于维持治疗时剂量减半,睡前顿服。

(二)质子泵抑制剂(PPI):

质子泵抑制剂作用于壁细胞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的关键酶H-K-ATP酶,使其发生不可逆的失活,导致壁细胞内的H不能转移到胃腔内,达到阻断胃酸分泌的作用。PPI抑制胃酸的作用强于H2受体阻滞剂,且作用时间更加持久。目前常用的PPI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镁。一般常用剂量为奥美拉唑20mg/天,兰索拉唑30mg/天,泮托拉唑40mg/天,雷贝拉唑10mg/天,埃索美拉唑镁40mg/天,多为晨起空腹一次。

四、增强胃黏膜抵抗力的药物

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有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一)硫糖铝:

为硫酸多糖药物。覆盖在糜烂的溃疡表面,与胃黏膜形成保护膜,抑制蛋白酶的水解,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分泌。用法为3g/天,分3次服用。常见的副作用为便秘,所以要选择好应用指征。

(二)枸橼酸铋钾:

该药与胃蛋白络合,形成保护膜,促进粘液分泌;对于幽门螺杆菌有杀菌作用。常用的有果胶铋200mg/天,分2次服用。常用的铋剂有引起黑便、舌苔变黑、便秘的作用。

(三)前列腺素:

米索前列腺醇可促进上皮合成,保护细胞,刺激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保护粘膜的作用。副作用是腹痛和腹泻。

(四)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

替普瑞酮本药可促进胃粘膜、胃粘液中主要的再生防御因子、高分子糖蛋白、磷脂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胃粘液中的重碳酸盐,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瑞巴派特是胃粘膜保护剂。有预防溃疡发生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可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前列腺素E2的合成和胃粘液分泌。可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及炎症的改善。

十二指肠溃疡用药方案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
目前消化内科的医生使用最多的一种药物,药物可以有效杀灭导致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胶囊
属于目前治疗溃疡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于病变部...
胶体果胶铋胶囊
属于治疗溃疡性疾病的常用药物,有效修复病变组织,减少幽门螺杆菌对于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