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重吃什么药比较好

2017-07-10 02:58:19

张军 副主任医师 扬州市中医院

湿热:湿邪和热邪合并发病,热盛则为火邪,故又称为湿火。症状有头胀,胸闷,身重;如湿热在里郁蒸,则为黄疸;湿热蕴结肠胃,则有腹胀、腹痛、热痢等证;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而黄赤。下肢小腿部红肿疼痛。治疗宜化湿清热,黄疸用茵陈篙汤;热痢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木香槟榔丸;小腿红肿疼痛,则用三妙丸。 湿热在气分:化湿法与清热法合用,但须依据湿与热的偏重而有所侧重。

湿重于热:发热但热度不很高,疲乏,嗜睡,胸腹胀闷不舒,口淡不渴,舌苔白,治疗宜苦温芳化,如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

热重于湿:高热口渴,汗出身重,胸膈满闷,脉洪大,治疗宜清气燥湿,如用苍术白虎汤。

湿热并重:身痛,渴不多饮或不渴,出汗后热减但又回升,脉缓,舌苔淡黄而滑,治疗宜清热化湿,如用黄芩滑石汤。

湿邪内陷心包:神志不清,昏睡,半昏迷或昏迷,时有谵语,舌苔黄厚腻,治疗宜芳香化浊开窍、清热利湿,如用菖蒲郁金汤。 由于祛湿药性味辛燥,易伤耗津液,所以一般热病不兼湿的,原则上不使用。 湿温: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与感受湿热交蒸之气有关。发病较缓与病程较长为本病特点。初起有恶寒、头痛、身重、苔白等。传入气分则发热出汗而不恶寒。如热重于湿,便出现高热不退,胸闷,心烦,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洪滑等证候。湿重于热,则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口不渴或渴而饮不多,汗出,胸闷,午后发热较甚,舌苔白腻或白好滑而厚,脉象多濡缓。如在气分不解,湿邪化燥,热传营血,灼伤阴液,往往就出现斑疹、吐血、便血等症状。治疗有芳香化浊、苦寒清热、淡渗利湿等法,按湿热的多少加以运用。如湿重的,以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主,佐以苦寒清热,用藿香正气散或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加减;热重的,以苦寒清热为主,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为辅,用黄芩滑石汤或甘露消毒饮等加减。病初起时不宜用发汗、攻下、滋润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