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肠胃湿热?

2018-01-08 21:13:38

李梅 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不规则,许多朋友都有胃部灼热疼痛、胃中空虚、似饥不饥、似痛非痛、热辣不宁、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吃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脉象滑数等症状。这其实是脾胃湿热所致。如何治疗肠胃湿热?

中医学认为,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人体所需营养不足,身体羸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因此,脾胃湿热要及时治疗和预防。

对于脾胃湿热的治疗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主方为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1.湿热并重

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2.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

治疗原则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脾胃有湿热做三个小动作

1、摩腹

【方法】

先把这两个手叠在肚脐这个位置, 顺时针摩三十六,再逆时针摩三十六。 顺时针要越来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后逆时针,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后还要捂到这个肚脐上。

【功效】

顺时针主要是泻法,用来去湿热。 逆时针是补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方法】

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来,这个叫握固。 然后用劲儿收缩肛门就行了。

【功效】

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但能健脾,还能补肾 。这是咱们老祖宗,最长寿的那个老人叫彭祖养生健康的方法,几千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外国人也把咱这个学走了,为啥啊?

有许多疾病,像糖尿病以后, 神经源膀胱经常有尿不尽,残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严重的尿失禁 。像糖尿病病人,也经常有拉肚子的,一天拉几十次,也有合并便秘,大便不通的 。还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阴道脱垂,子宫脱垂。女的还经常有一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经常想尿,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听水管的水声就想尿,有的一咳嗽就尿出来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练握固和提肛。

3、温灸足三里

【功效】

足三里有强壮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一句话叫“肚腹三里求”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实际上感冒、脑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尤其到冬季的时候,温灸足三里。如果你没法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闲的时候,就去点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

点揉足三里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