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0 11:14:12
治疗预防急性肾衰有哪些好办法?这一非常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总结了以下七点,仅供大家参考,下面详细了解一下:
治疗预防急性肾衰有哪些好办法:
1.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这是治疗此期的主要一环。在纠正了原有的体液缺失后,应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输液量为前一日的尿量加上显性失水量和非显性失水量约400mL(皮肤、呼吸道蒸发水分700mL减去内生水300mL)。显性失水是指粪便、呕吐物、渗出液、引流液等可观察到的液体量总和。发热者,体温每增加1℃应增加入液量100mL。血钠的监测为补液量提供依据。不明原因的血钠骤降提示入液量过多,尤其是输入水分过多,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血钠的增高表明处于缺水状态,引起浓缩性高钠血症,则不必过分严格限制低张液体的摄入。轻度的水过多,仅需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并口服25%山梨醇30mL通便导泻。明显的水过多,上述措施无效,应即行透析治疗以脱水。
2.饮食和营养:应供给足够的热能,保证机体代谢需要。每日最少摄取碳水化合物 100g,可喂食或静脉补充,以减少糖异生和饥饿性酸中毒。为减少氮质、钾、磷和硫的来源,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给予蛋白质0。5g/ kg体重,选用高生物学价值的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鱼、牛奶和精肉等。亦可使用静脉导管滴注高营养注射液,主要有8种必需的L-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高浓度葡萄糖组成。使用高营养注射液后,能降低血尿素氮,改善尿毒症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急性肾衰的死亡率。但是,应注意其合并症,主要为导管相关合并症及代谢紊乱。如局部感染,败血症和静脉血栓形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高糖血症。故在使用时,应监测血钠、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和糖的水平,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3.治疗高血钾:轻度高钾血症(<6mmol l= yao=>6。5mmol/L,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等不良征兆时,应及时处理。措施有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2~5分钟内注毕;静注5%碳酸氢钠100 mL,5分钟注完,有心功能不全者慎用;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并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10 U;或及早行透析治疗。
4.纠酸:轻度的代谢性酸中毒无需治疗,除非血碳酸氢盐浓度<10mmol/L,才予以补碱。根据情况酌用碳酸氢钠、乳酸钠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治疗。酸中毒纠正后,可使血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出现手足搐搦,故应配合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5.纠正心力衰竭:急性肾衰中的急性心衰多由水、钠过多,心脏负荷加重所致,或由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等亦与心衰有关。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急性心力衰竭大致相同,处理措施亦基本相仿。但应按照内生肌酐清除率来调整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
6.防治感染:感染是急性肾衰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51%~89%,属急性肾衰的主要死因之一。一般不应用抗生素来预防,但当有感染迹象如支气管、肺、泌尿道感染和败血症时,应尽早选用对肾无毒性或毒性低的有效抗生素,并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如严格床边无菌操作和隔离,注意口腔、皮肤、阴部的清洁,帮助患者多翻身。尤其应注意肺部、褥疮、静脉导管和停留导尿管部位的感染。
7.治疗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亦是急性肾衰的主要死因之一。主要病因是应激性溃疡。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消化道出血,应经常观察大便,并作潜血试验及监测红细胞压积。选择H2受体拮抗剂 (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可明显地防止严重急性肾衰患者的胃肠道出血。如有出血迹象,应及时使用雷尼替丁或甲氰咪胍,但剂量应减至常人的 1/2。如甲氰咪胍0。1g,每日4次。或甲氰咪胍0。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缓慢静注。急性肾衰的消化道大出血与一般消化道大出血处理措施相同。
以上总结的治疗预防急性肾衰的方法,希望对您的身体早日恢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