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 如何预防

2022-12-28 16:57:16

林宁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于中医“脉痹”、“脱疽”的范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在成倍的增多,22%~46%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肢体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中西医两种医学均强调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预防的重要性。以下从三个方面谈一下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三级预防。

一、 未病先防

中医学自古就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思想。因此,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预防,首先是预防糖尿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饮食: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不合理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特别是嗜甜食或长期食用精米、精面、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不但容易引起肥胖而且是糖尿病公认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除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比例外,应当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增加五谷杂粮和蔬菜的摄入,从而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2.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糖尿病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英国研究发现,每天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降低58%,体重降低5%~7%。国内学者对530例糖耐量减低者进行的一项6年的前瞻性观察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3.精神心理因素: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之一,精神紧张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可使体内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血糖升高。由于老年人容易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精神与心理问题较多,这对于预防糖尿病是不利的。因此,老年人消除或减轻心理压力,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的意义。

4.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过度人群易患糖尿病。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睡眠少于6个小时和大于8个小时人群比睡眠在6~8个小时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多1~3倍。原因是前者分泌的胰岛素较多,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研究人员指出,当人体丧失对调节体内血糖的胰岛素反应能力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

5.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发病危险可随着体重的增长而增加。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从而发生糖尿病。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而肥胖是一个可控制和可纠正的因素,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等来改善。因此,控制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

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尽量减少精神压力和保证充足的睡眠。

二、已病防变

对高危人群应定期查空腹血糖或(和)餐后血糖,做到早期诊断,一旦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血糖,并针对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预防,防止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饮食: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饮食疗法应作为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法。饮食上忌食甜食,少食面食,多食五谷杂粮和蔬菜。严格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对于控制血糖有积极的意义,从而延缓糖尿病肢体血管疾病的发生。

2.运动:对于血糖增高不明显的患者,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运动疗法,一般可较好的控制血糖,并对防止肥胖有积极的作用。

3.精神:精神紧张可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应保持精神的舒畅,情绪的稳定,这对于控制血糖很有必要。

4.药物: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基础。经饮食、运动等非药物控制不佳时,应根据病情选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减轻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从而有效的降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及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是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减低。研究已证实,脂类代谢紊乱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因此,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纠正脂类代谢紊乱。

5.睡眠:糖尿病病人应养成合理的睡眠习惯,保证睡眠的充足,对于晨起空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6.一般的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糖尿病病人应每天检查双足,保持足的清洁,鞋袜宽松、合适;加强劳动保护,养成良好的行走站立姿势,避免足部损伤;避免感染及受凉,防止冻伤;对于嵌甲、鸡眼与老茧、水疱、损伤及真菌感染妥善处理等。

三、病后防残

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下肢动脉病变,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正确的专科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整体疗法综合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防止病情加重,同时注意患肢的防护,以免造成截肢甚至并发心脑肾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1. 积极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最基础的措施。采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药物疗法(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血糖不易降的过低,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2. 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根据四诊合参,整体辨证,根据患肢局部情况,进行局部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内服中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的整体优势,延缓病变进程,防止病情加重,以免发生肢体坏疽伤失肢体甚至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 药物静脉注射疗法:这是治疗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防止其发生变证的重要疗法。应用活血化瘀中成药物静脉点滴,配合溶栓、抗凝、促纤溶、扩张血管等药物,或者应用患肢动脉注射疗法,可以较快的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保全肢体。

4. 配合适当的外治疗法:外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疗法,运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疗效显著。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配合适当的外治疗法,如药物熏洗疗法,可以改善患肢的症状。运用药物熏洗时应避免烫洗,以免增加组织的代谢,引起肢体坏疽。

5. 如肢体发生溃疡坏死,除积极控制血糖及抗感染外,还要配以无菌换药,根据疮面的情况选用药物,如感染渗液明显,可用庆大盐水纱布,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感染控制后,疮面坏死组织较多者,可选用大黄油纱,以祛除腐烂组织;感染控制后,血液循环改善,疮面肉芽新鲜,可选用生肌玉红油纱,以促进肉芽生长,加速疮面愈合。

6. 手术治疗:对于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早期,动脉阻塞段还不长时,或并发肢体坏疽时可以行介入治疗,可改善下肢供血状况,有利于坏疽的早期愈合,明显降低截肢率。肢体发生坏疽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待血液循环改善,坏疽感染控制,形成明显界限时,可行坏死组织切除术或趾部分切除术,以保存肢体。但是在血管病变晚期或血管重建手术失败后,为了挽救生命仍需进行高位截肢。

7. 糖尿病并发肢体血管疾病后,要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护肢体的重要性,避免一切损伤性治疗,如针灸、理疗、拔罐、烤电、乱用膏药。患肢保暖但忌用热水袋,避免外伤,穿宽松舒适的鞋袜等一系列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等。

8. 本病所造成的缺血性疼痛是长期的,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减退并影响睡眠,情绪抑郁沮伤或易怒,尤其是截肢致残对患者造成的极大心理冲击。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截肢术前及术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术后幻肢痛或残肢痛的发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提高生命质量。

糖尿病健康指南
糖尿病有哪些水果可以吃
  糖尿病要选择低糖水果,可以吃的水果包括无花果、苹果、柚子、山楂、橘子等。   1、无花果:是高纤维果品,含有较多的酸类和酶类,糖分含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   2、苹果:含有较多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可延缓身体对糖分的吸收,有利于稳定血糖。   3、柚子:属于低糖水果,含有较多的果酸、有机酸等,可促进糖分消耗。   4、山楂: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调节。   5、橘子:富含类胡萝卜素,有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水果摄入量,不能用水果代替正餐。...
糖尿病严重还是红斑狼疮严重
  临床中并不能直接判断红斑狼疮严重还是糖尿病严重,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直接作比较。不过不及时治疗,两者造成的后果都是比较严重的,都可危及生命。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有发热、皮肤红斑、头痛、血尿、咳嗽、贫血、心悸等表现。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导致内脏损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红斑狼疮一般不能治愈,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表现。糖尿病通常也是不能治愈的,不过可通过饮食调理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波动。如可遵医嘱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红斑狼疮都属于较严重的疾病,建议患者要遵医嘱治疗,并调整好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以避免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血糖多少为高血糖
  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为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为高血糖。需要前往医院就诊后定期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值一般在3.9mmol/L-6.1mmol/L之间,如果个人的空腹血糖值超过6.1mmol/L,已经超出正常值,说明属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一般在3.9mmol/L-7.8mmol/L之间,如果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超过7.8mmol/L,可能存在高血糖的情况。   高血糖一般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身体乏力、嗜睡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本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能够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日常生活中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吃高糖食物,比如糖果、奶油蛋糕、巧克力等,以免加重病情。用药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怎么判断自己有糖尿病
  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可以通过观察症状、空腹血糖测试、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尿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等方式确定。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如果发现频繁口渴、尿量增加,同时食欲增加但体重却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   2、空腹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3、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在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如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也可能患有糖尿病。   4、尿液检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的指标。如果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   5、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与葡萄糖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在4%-6%之间。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需注意,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并不能确诊糖尿病。如果怀疑有糖尿病,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饭后血糖高、空腹正常怎么回事,怎么办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可能是正常现象,一般无需治疗,还可能与早期糖尿病有关,在确诊后,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控制血糖,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等。   空腹时,体内的胰岛素总量足够,所以空腹血糖正常。进食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如果摄入太多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建议检查糖耐量试验是否升高,如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升高,同时也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血糖会随着体内的代谢逐渐恢复正常。   在糖尿病早期患者中,由于胰腺受损,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在正常进食后,患者因为胰岛素分泌较低,造成餐后血糖升高。此时应完善检查,确诊糖尿病后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罗格列酮片等控制血糖。   建议在控制血糖期间,减少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例如糖果、奶茶、蛋糕等。可适当进行运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散步等。...
糖尿病并发症都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并发症可有多种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血糖控制不佳、多药同服、血管损伤、感染因素、神经系统损伤等。   1、血糖控制不住:糖尿病患者如长期血糖浓度较高,可促使糖基化产物增加,让患者体内细胞发生病变,从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2、多药同服:指的是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种类过多引起的,这种情况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损伤肝肾,从而引起并发症发生。   3、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时可造成血液粘稠,血管病变,引起糖尿病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出现。   4、感染因素:感染可让病情加重,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足部感染则可引起糖尿病足,诱发下肢坏疽。   5、神经系统损伤: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时,病变可累及下肢远端的血管和神经,引发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遵医嘱进行降糖治疗,并注意饮食调理,控制好总热量,避免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糖尿病用药方案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本品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而达到降糖目的。尤...
格列齐特缓释片
本品属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糖的效果。缓释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