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出现下肢血管堵塞?

2022-12-28 17:32:46

林宁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能够给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糖不能进入细胞作为能量消耗掉,就会大量蓄积在血液中造成危害。

随着时间推移,高血糖会严重损害身体各主要器官系统,造成心脏病、中风、神经损伤、肾功能衰竭、失明、阳痿以及可能导致截肢的感染。

那么,糖尿病导致下肢血管堵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堵塞主要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的动脉壁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但是罹患糖尿病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也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那么,糖尿病对血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

第一,动脉壁的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与血液中的高糖、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接触,产生损伤,激活炎症反应。

第二,高糖时,动脉壁的表面内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氧化增加,出现氧化应激,直接导致细胞的死亡和损伤。

第三,长期糖尿病后,从骨髓来源并流向外周血中的血管内皮组细胞数量减少,血管新生功能减弱,对血管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弱。

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此外,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的影响与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

正常的内皮细胞在维持凝血平衡方面很重要,除了作为阻止血栓形成和阻止血管活性物质接触平滑肌细胞的屏障外,内皮细胞还具有分泌功能和抗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的舒张、收缩,抗血栓形成。糖尿病使动脉内膜表面的内皮细胞的功能受损,触发了动脉内膜表明的炎症反应和游离脂肪酸的过度释放,血栓形成。在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往往就可能出现,如果再抽烟、合并高血压,其发病年龄还要提前;而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往往要70岁以后才能出现。

2.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神经病变,神经病变的出现使疼痛的感觉变得迟钝,并使间歇性跛行更加少见。因为疼痛不明显,这样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毫无察觉地进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患者最终出现症状时,如夜间疼痛加重,或足部溃疡等,通常是严重潜在动脉疾病的晚期表现。

3.累及部位

糖尿病累及的下肢动脉以膝关节以下动脉为主,若抽烟、合并有高血压,膝关节以上的动脉也会受累;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关节以上的大动脉。

4.临床检查

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常合并明显的钙化,这样即使动脉狭窄很严重,常能扪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踝臂指数(ABI)常大于1.0,即出现假阴性。所以仅靠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检查、ABI的测定,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较易漏诊。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时,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常减弱,ABI小于0.9。

5.治疗方法

对于非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非常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而糖尿病患者因为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在狭窄、闭塞动脉经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后3~6个月,出现再狭窄的比例很高;又因为钙化严重,单纯的球囊扩张、常规支架植入常难以凑效,往往需要斑块切割或激光消融装置,但后两者的价格都较昂贵。

糖尿病健康指南
糖尿病有哪些水果可以吃
  糖尿病要选择低糖水果,可以吃的水果包括无花果、苹果、柚子、山楂、橘子等。   1、无花果:是高纤维果品,含有较多的酸类和酶类,糖分含量低,适合糖尿病患者。   2、苹果:含有较多的果胶和膳食纤维,可延缓身体对糖分的吸收,有利于稳定血糖。   3、柚子:属于低糖水果,含有较多的果酸、有机酸等,可促进糖分消耗。   4、山楂: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调节。   5、橘子:富含类胡萝卜素,有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水果摄入量,不能用水果代替正餐。...
糖尿病严重还是红斑狼疮严重
  临床中并不能直接判断红斑狼疮严重还是糖尿病严重,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直接作比较。不过不及时治疗,两者造成的后果都是比较严重的,都可危及生命。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有发热、皮肤红斑、头痛、血尿、咳嗽、贫血、心悸等表现。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导致内脏损害,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红斑狼疮一般不能治愈,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表现。糖尿病通常也是不能治愈的,不过可通过饮食调理配合运动及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波动。如可遵医嘱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齐特缓释片等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红斑狼疮都属于较严重的疾病,建议患者要遵医嘱治疗,并调整好心态,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方式,以避免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血糖多少为高血糖
  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为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为高血糖。需要前往医院就诊后定期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值一般在3.9mmol/L-6.1mmol/L之间,如果个人的空腹血糖值超过6.1mmol/L,已经超出正常值,说明属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一般在3.9mmol/L-7.8mmol/L之间,如果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超过7.8mmol/L,可能存在高血糖的情况。   高血糖一般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身体乏力、嗜睡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本脲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能够控制血糖水平,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日常生活中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尽量以清淡为主,避免吃高糖食物,比如糖果、奶油蛋糕、巧克力等,以免加重病情。用药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怎么判断自己有糖尿病
  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可以通过观察症状、空腹血糖测试、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尿液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等方式确定。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如果发现频繁口渴、尿量增加,同时食欲增加但体重却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   2、空腹血糖测试:空腹血糖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的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3、餐后2小时血糖测试: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在进食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在7.8mmol/L以下。如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也可能患有糖尿病。   4、尿液检查: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也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的指标。如果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糖尿病的迹象。   5、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与葡萄糖结合。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应该在4%-6%之间。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则可能患有糖尿病。   需注意,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并不能确诊糖尿病。如果怀疑有糖尿病,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饭后血糖高、空腹正常怎么回事,怎么办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可能是正常现象,一般无需治疗,还可能与早期糖尿病有关,在确诊后,应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控制血糖,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等。   空腹时,体内的胰岛素总量足够,所以空腹血糖正常。进食对餐后血糖影响较大,如果摄入太多碳水化合物,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建议检查糖耐量试验是否升高,如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升高,同时也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血糖会随着体内的代谢逐渐恢复正常。   在糖尿病早期患者中,由于胰腺受损,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足。在正常进食后,患者因为胰岛素分泌较低,造成餐后血糖升高。此时应完善检查,确诊糖尿病后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罗格列酮片等控制血糖。   建议在控制血糖期间,减少摄入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例如糖果、奶茶、蛋糕等。可适当进行运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散步等。...
糖尿病并发症都是怎么引起的
  糖尿病并发症可有多种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血糖控制不佳、多药同服、血管损伤、感染因素、神经系统损伤等。   1、血糖控制不住:糖尿病患者如长期血糖浓度较高,可促使糖基化产物增加,让患者体内细胞发生病变,从而引起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2、多药同服:指的是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种类过多引起的,这种情况可导致糖尿病患者损伤肝肾,从而引起并发症发生。   3、血管损伤:血管损伤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动时可造成血液粘稠,血管病变,引起糖尿病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类疾病出现。   4、感染因素:感染可让病情加重,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足部感染则可引起糖尿病足,诱发下肢坏疽。   5、神经系统损伤: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时,病变可累及下肢远端的血管和神经,引发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遵医嘱进行降糖治疗,并注意饮食调理,控制好总热量,避免剧烈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糖尿病用药方案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本品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而达到降糖目的。尤...
格列齐特缓释片
本品属于磺脲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糖的效果。缓释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