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013-03-26 22:40:12

周祖刚 主任医师 绵阳市中医医院

(一)发病原因

特发性震颤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在65~70岁前出现外显。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Higgins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两个家族性特发性震颤家系得到证实。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现XXY和XYY。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然而特发性震颤也有许多散发病例,散发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基本上与家族性震颤相同,但家族性震颤的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为早。所以在特发性震颤遗传基因尚未清楚之前,无法将家族性震颤从特发性震颤中分出去。

(二)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认为,特发性震颤(ET)由中枢神经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振荡所致,起搏点定位迄今不清。骆驼蓬碱(harmaline)诱导的灵长类动物震颤模型与人类特发性震颤相似,是常用的ET动物模型;哈尔明碱(harmine)是骆驼蓬碱β-咔啉类似物,可使人类产生震颤。

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骆驼蓬碱诱导下橄榄核神经元产生同步节律性放电,传导至小脑浦肯野细胞和小脑核团,后经Deiter’s核和网状核激活脊髓运动神经元。目前特发性震颤病因最普遍假说是橄榄体-小脑节律性改变,下橄榄核-小脑神经通路振荡通过丘脑和皮质向脊髓传播,最终引起震颤。PET检测发现,ET患者无震颤时丘脑和延髓(主要是下橄榄核)糖代谢率增加,H215O血流测定双侧小脑血流量增加;震颤时下橄榄核和小脑代谢率和血流量进一步增加,丘脑、纹状体和运动皮质血流量也增加。乙醇(酒精)可能作用于小脑,因而改善震颤,使小脑血流、代谢速度增加;小脑梗死能消除同侧特发性震颤;用哈梅灵(Harmaline,骆驼蓬碱)处理的动物模型可以发现小脑通路的异常振荡;这些都提示小脑对特发性震颤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

假设振动起源于脑干(橄榄核),经过小脑至丘脑,小脑的损害可使同侧的震颤消失。用核素标记的CO2进行PET扫描研究,发现选择性地双侧小脑、下橄榄核代谢功能亢进。用功能性磁共振显像(FMRI)显示患肢对侧皮质运动和感觉区、苍白球、丘脑的活动增强,双侧齿状核、小脑半球和红核的活动亢进。这些提示震颤的产生,是丘脑和运动皮质至脊髓通路中小脑-橄榄核环路振荡的结果。因为病理解剖没有特异性改变,异常振动的中枢神经系统“起搏器”的确切位置尚不清楚,因此推测中枢性振荡器被外周反射增强或抑制,调节震颤的产生和震颤幅度。

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化连续发放活动,另有约10%患者表现为促动肌-拮抗肌交替收缩。单运动单元分析显示电冲动是集合性或同步化的。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震颤常靠冲动来维持,外周传入干扰冲动变化可影响震颤,这依赖于干扰的大小和震颤周期的时程。其次,外周传入的干扰性冲动也能影响中枢自律性起搏器节律性放电所造成的震颤。

总之,特发性震颤可能由中枢振荡器而造成的。这可以解释部分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如震颤在快速活动中加重,相对缺乏静止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健康指南
特发性震颤有几种类别
  特发性震颤有五种类别,分别为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运动性震颤、任务特异性震颤和混合性震颤,具体情况还需要去医院咨询医生了解。   1、静止性震颤:过量用药、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患有帕金森病等原因通常会导致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的症状。   2、姿势性震颤:一般是指在某种特定姿势或体位下出现的震颤,多见于原发性震颤、生理性震颤、基底节疾病有关的震颤等。   3、运动性震颤:通常是在运动过程中诱发的震颤,通常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肌肉松弛时可消失。   4、任务特异性震颤:通常是在执行某些高度技巧的动作时诱发的一种震颤,一般症状比较轻微。   5、混合性震颤:混合性震颤是静止性震颤与运动性震颤交替出现的一种症状。   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建议及早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片、阿普唑仑片、盐酸奥氮平片等药物治疗,可以减轻肢体震颤的情况,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丘脑毁损术等手术的方式治疗。...
特发性震颤手术怎么治
  特发性震颤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立体定向丘脑损毁术以及深部丘脑刺激术两种方法,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适合的手术方法,此外,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具体治疗方法因人而异。   立体定向丘脑损毁术是一种传统的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方式,主要针对患者体内的丘脑核心部位而进行的手术,适用于肢体一侧震颤的患者,目前已经发展成熟,手术成功率较高,副作用比较少。深部丘脑刺激术是当下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一种主要手术方法,与立体定向丘脑毁术相比,深部丘脑刺激性更容易调控,副作用更少,因此效果也会更好。   特发性震颤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上两种,即立体定向丘脑损毁术以及深部丘脑刺激术,患者在治疗时还可以进行辅助治疗,效果会更好。...
特发性震颤需要多注意什么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通常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合理用药、定期检查等。   1、合理饮食:特发性震颤患者要严格要求饮食,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也要严格限制饮酒。   2、适当运动:特发性震颤患者也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轻柔的动作,比如瑜伽、打太极拳、体操等。   3、调节情绪: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焦虑、烦躁、恐惧等。   4、合理用药:特发性震颤患者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情,要合理用药,避免擅自使用或擅自停用。   5、定期检查:特发性震颤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患者定期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   建议特发性震颤患者定期随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病情进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扑米酮治疗特发性震颤吗
  扑米酮一般可以治疗特发性震颤,具体用药需要听从医生指导。   特发性震颤一般是由于脑内特定区域的信号传递不正常所致,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情况有关,可能会出现手部、头部甚至声音出现不可控的震颤情况。扑米酮属于钙通道调节药,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降低神经细胞兴奋性,从而可以有效改善肢体震颤的情况,所以患有特发性震颤,可以配合医生使用扑米酮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   由于每个人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且对药物吸收效果不一样,所以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是有所差别的。如果在用药之后症状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或者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停药,并且到医院就诊。在用药期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特发性震颤针灸好使吗
  特发性震颤针灸通常好使,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但是无法彻底治愈。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会导致手部、头部甚至声音出现不可控震颤,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对百会穴、合谷穴、太冲穴、风池穴等部位进行良性刺激,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改善经络淤堵或气血不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僵硬等症状。需要让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如果出现了特发性震颤情况,建议及时前往神经内科或功能神经外科就诊,可以通过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肌电图检查诊断,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普萘洛尔片、扑米酮片等药物治疗。   特发性震颤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肢体挛缩、关节僵硬等情况发生,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
特发性震颤一定要瘫痪吗
  特发性震颤是不会导致瘫痪的。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发病原因不清楚,循证医学研究认为,引起此病的重要因素就是年龄,很多患者的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但是并不会导致瘫痪或者是出现残疾。   特发性震颤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通常会出现手部、头部以及面部不自主运动,这就是震颤,它的发生一般不会导致瘫痪,有时可能会对精细运动造成影响,但是严重后会对患者的功能以及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   特发性震颤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患者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或者也可以通过针灸的方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