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进东西了怎么办

2022-08-22 16:11:54

宋广斌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耳内异物,绝大多数为外耳道异物,常见于儿童,因小儿喜将小物塞于耳内。成人则多是挖耳、外伤及昆虫侵入所致,也见于医源性遗留的小纱条、棉球等。外耳道异物种类繁多,可分为动物性(如昆虫、水蛭等)、植物性(如豆类、麦粒等)和非生物性(如小玩具、石子等)三类。

因异物的种类、大小、形状、位置、停留时间等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耳痛、出血、耳鸣、眩晕、听力下降、反射性咳嗽等。由于刺激性异物或者浸泡存留时间过长等原因容易诱发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异物刺伤及动物昆虫的钻咬爬行亦可造成鼓膜穿孔。分泌物或耵聍包裹后会对诊断造成困难。

异物取出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因物而异。患者耳道宽度和弯曲与狭窄的程度,是否并发感染于渗出,异物的大小、形状与性质等,对于异物取出的难易程度都是决定性因素。

(1)非生物性异物,可尝试患耳向下单脚跳动几次,无法取出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水进入耳中,可按上法跳动或以干净棉签轻轻探入耳中,将水分吸干。

(2)动物、昆虫异物,应先用食用油、2%丁卡因、75%乙醇、对皮肤无毒性的杀虫剂将其淹毙或麻醉后用镊子钳出、冲洗排出;对小飞虫活体入耳,也可试用暗室中限制性光亮(如电筒)诱出。

(3)光滑之异物,禁用钳子钳取,以防愈钳愈深,有伤及鼓膜的危险。可用异物钩、小刮匙沿缝隙越过异物将其勾出;塑料小球等圆形光滑异物与耳道结合紧密者,也可尝试用小塑料管或医用棉签蘸取少许502胶水,与异物接触保持不动,待粘牢固后顺外耳道生理曲度缓缓取出,需要注意:胶水避免蘸取过多、禁止碰到耳道皮肤,异物黏结面应提前处理干燥;个体小且无嵌顿的金属异物也可尝试应用眼科电磁铁吸取。

(4)对于泡胀的植物性异物可先用95%乙醇滴入,先行脱水缩小后取出。易碎异物可分次取出。

(5)如外耳道继发感染较重,宜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

(6)钳取异物时,患者头部必须绝对固定,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对于不合作的幼儿、异物嵌顿在外耳道深部不能取出者,可局麻或全麻后,直接取出或经耳后切口,除去外耳道部分骨质后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耳内异物,冲洗法是不能用的。比如,植物性异物(如豆类),以防受潮膨胀;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尖锐多角异物;石灰等遇水发生化学反应者。另外冲洗应用温盐水,且水不可直接冲击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