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痞病应该如何调理

2023-01-04 09:35:21

刘光伟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绪、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乃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和而成。

治疗原则

根据虚、实及虚实夹杂属性,施以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消并用。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法。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枳术凡加减。药用枳实、香附、陈皮、白术。

方中重用枳实,意在消痞除满,行气化滞为君药;辅以香附、陈皮疏调肝脾之气机,以助枳实化滞消痞之力,为臣药;佐以白术健脾益胃,防理气伤正,同时白术与枳实相配,一升清~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两药相须为用,理气而不伤正,故使邪去正复,胃痞自除。

(2)加减: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砂仁;嗳气甚者,加菖蒲、黄连、苏叶、郁金;呕恶明显者。加法半夏、生姜;气郁久而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纳呆者加茵陈、郁金、乌梅、炒麦芽、柴胡;血瘀者加丹参、红花。

(3)临证参考:董建华治疗本证常以理气通降方(香附、苏梗、香橼、佛手、陈皮、大腹皮)为主方加减治疗。宋孝志治疗本证常用旋覆代赭汤加枳实等理气之品,以降肝胃逆气,条达肝气以行胃之壅滞。

针灸

(1)针刺

脾胃虚寒者取穴: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足三里,用补法,井町加灸。

胃热阴虚者取穴:胃俞、中脘、内关、三阴交、太溪、内庭,便秘者加承山。胃俞、中脘平补平泻;内关、内庭用泻法;三阴交、太溪用补法。

肝胃不和者取穴:中脘、肝俞、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呕血、黑便加膈俞、血海。肝俞、期门、内关、太冲、阳陵泉皆用泻法;中脘、足三里平补平泻;血海、膈俞用泻法。

(2)耳针

取穴:胃、脾、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肝、胆。

针法:耳针常规方法操作,留针20分钟,左右耳交替使用,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

以上就是对胃痞病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胃病用药方案
盖胃平片
盖胃平片对于胃病导致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盖...
胃肠宁片
胃肠宁片抗胆碱能药物,一般对于胃病导致的胃痛效果很好。一般直接口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