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特异性诊断
有如:血、痰液、鼻涕、眼分泌物、大便、中耳分泌物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血、其他体液或分泌物中组胺含量的测定;血清及分泌物中IgE、IgA、IgG、IgM含量的测定;肺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补体Ch50、Ch2、C3、C4测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白细胞吞噬指数测定;血及尿中17酮、17羟类固醇测定;血浆蛋白电泳测定;红细胞沉降试验;血中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滴度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血中红斑狼疮细胞检查;以及血、尿、大便的常规检查等。此等检测方法对不同的变态反应病均有其各自的诊断意义,可以选择采用。
2.体内特异性诊断
目前在变态反应临床上采用最广的体内特异性诊断方法,首推皮肤试验法。此外还有各种皮肤以外的试验方法,包括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眼结膜及口腔黏膜试验等。
3.放射诊断
包括胸部透视、摄片、支气管造影,鼻旁窦X线摄影,胃肠造影等,对某些变态反应病亦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对过敏性肺炎、过敏性鼻窦炎的诊断,X线检查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此外,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其他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排除并发症。近代影像诊断包括:B超、CT、磁共振等,必要时亦应用于变态反应病的辅助诊断。
4.药剂诊断
对于某些变态反应病,在经过各种检查不能确认的情况下,亦可以采用某些对变态反应有良效的药物,如肾上腺素、β2受体兴奋药、各种抗组胺药物、各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进行试探性治疗。如经过用药疗效卓著,则可以从侧面引证变态反应病的诊断。但在进行这种试探性药剂诊断时,必须全面考虑病情,排除所试用药物对病人的禁忌情况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